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15 04:37

  本文关键词: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契约文书 “恐后无凭” 证据意义


【摘要】:契约作为证据,对于主张权利具有重要性。传统契约就其内容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形式要件包括"各不得反悔,悔则罚"的禁止性条款、"要行二主,各自署名为信"的信守条款、证人签字画押、"恐后无凭,用后为验"等套语。其中,"恐后无凭,用后为验"套语起源于"信",发轫于司法断狱之"听"讼,完成于从借助神灵督促履约,到相信人能守"信",再到预防人"无信"的转变过程。作为契约结束语,"凭""信"是制度性安排。契约是督促双方当事人按期履约的"法锁",在明晰双方权利义务、排除他人干涉、担保标的物没有瑕疵、减少日后纠纷等方面,此套语显得十分必要。"恐后无凭"套语具有"券证分明"的证据实质意义。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传统契约文书 “恐后无凭” 证据意义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FX019)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契约作为证据对于主张权利十分重要。契约本身就是证据,为了体现契约作为证据的较高效力,古人在签订契约时,往往在契约内容约定后,写上“恐口无凭,立此为照”的字样,避免事后双方反悔与失信。笔者发现,古代许多契约的结尾处,一般都写有“恐后无凭,立此……存照”“今欲有据,立

本文编号:1035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035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7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