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六篇:法理学的反思——法理学的性质与当下中国法理学的流派
发布时间:2017-10-15 22:35
本文关键词:笔谈六篇:法理学的反思——法理学的性质与当下中国法理学的流派
【摘要】:孟涛在《法学的性质:技术、科学或哲学?》一文中指出,中国法学目前只是停留在技术化的第一步,离真正的技术化还有很长的路;社科法学有助于了解中国法律实施的真实状况,有很大的扩展领域和发展空间;法律本身是否合理,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特别是要进行古今中外思想上的深层次对话。鲁楠则从比较法视野进行反思,眼下的中国法学流派之争究竟在争论什么?宋旭光则试图从流派之争的背后问题出发,明晰法理学学科性质并探寻法理学研究的进路。杨天江则告诫自然法理论研究者,出于对自然法理论研究尚未迈过初级阶段的原因,不仅不应介入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还应主动避免被迫的卷入。刘振宇对自然法之是否介入当下的学派之争则持另一种观点,现有流派都不足以将带有政治因子甚至于以政治话语为主的泛法律信息转化为法律话语,而自然法理论则可,从而推动形成中国法理学第三种智识。黄涛从古典法学的视角相对超然的审视流派之争,即认为需要适度地超越一种经验性的考察法律现象的方法,探寻人类应过什么样的法律生活,建构何种法律世界,以找到真正支撑规范生活的内在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法理学 流派 自然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当代中国权利理论学术史研究”(项目号:16CFX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治评估体系的中国应用研究”(项目号:12&ZD237)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诺斯权利开放秩序理论的批判性跟踪研究”(项目号:15CZZ0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D920.0
【正文快照】: 法学的性质:技术、科学或哲学? 孟涛 当前的中国法学是否令人满意?答案很容易获得。对于众多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等法律实务工作者来说,法学知识要么“不实际”“不接地气”,要么“看不懂”,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工作要求。对于法学教研人员而言,是很不满意、乐于“自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秀英;焦宝乾;;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J];河北法学;2006年10期
2 白斌;;论法教义学:源流、特征及其功能[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3期
3 许德风;;法教义学的应用[J];中外法学;2013年05期
4 焦宝乾;;法教义学的观念及其演变[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5 莫梦笔;;浅谈我国的法教义学——以孙伟铭案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1期
6 贺剑;;编后小记[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刘一玮;;法教义学的发展——其与法典化的互动[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3年04期
8 张牧遥;龚怀军;;法教义学的法律思维及其三重控制——兼论程序的价值[J];学术交流;2013年08期
9 孙海波;;在“规范拘束”与“个案正义”之间——论法教义学视野下的价值判断[J];法学论坛;2014年01期
10 张牧遥;;法教义学视野下的法学教育[J];教育评论;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人民大学 尤陈俊;不在场的在场: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之争的背后[N];光明日报;2014年
2 中国政法大学 雷磊;什么是我们所认同的法教义学[N];光明日报;2014年
3 李学尧 王凌v,
本文编号:1039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03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