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民生法治化的建构逻辑与路径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民生法治化的建构逻辑与路径
【摘要】:用法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的普遍共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强化法治的功能和作用。民生的实践品格及权利属性是民生法治化的逻辑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和关键是推进民生法治化。我国民生法治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发展与问题并存的客观现实依然存在。切实改变民生法治建设滞后的面貌,需要加强民生法制体系建设的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从民生立法、民生法治服务、民生法治实施等维度构建系统化的、科学化的、符合中国国情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法治化体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完备的法治保障。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民生 民生法治 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研究”(12&ZD057) 吉林大学创新团队项目“民生价值与社会幸福”(2012FRTD05);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民生缺失陷阱及应对策略研究”(2015113)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民生法治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民生法治化进程对于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促进民生公平正义、巩固和夯实民生发展成果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敏荣;“依法治国”与我国的法制建设[J];人文杂志;2000年02期
2 张景文,张明月;论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5期
3 宋才发;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难点和关键[J];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01期
4 朱力宇,万其刚;论党的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根本性转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刘秀莲;浅谈依法治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姜宪明;依法治国的认知及其走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常桂祥;论权力制约与依法治国[J];东岳论丛;2000年02期
8 苏宏峰;依法治国—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必由之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张英忠;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江启疆;执政党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论要[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农优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治国的关系[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翁里;田冬;;论董必武守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海荣;宪政视域下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的良性互动[D];苏州大学;2010年
2 董安全;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3 王克诚;论邓小平对依法治国的杰出贡献[D];郑州大学;2000年
4 宋春伟;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范慧;论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海娟;论我国依法治国的制度建设[D];东南大学;2005年
7 李小标;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8 崔德华;从“法治”到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伟大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谢士成;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依法治国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介新宇;论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产生的历史必然性[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82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08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