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瑶族习惯法在广西瑶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24 12:21

  本文关键词:瑶族习惯法在广西瑶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瑶族习惯法 瑶族地区 社会治理 作用


【摘要】:瑶族习惯法是指存在于瑶族社会中,通过多种途径产生,非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但有着社会公认的外部公共强制力或其他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与国家法多元并存的社会规范体系。广西瑶族地区,因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加上自然寨受高山阻挡所形成相对独立之势,在其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逐步演化成了以“瑶老”或“石牌人”等为主导的自我管理的瑶族习惯法体系,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区域性、契约性,并以其根深蒂固性在社会的演变中对当地瑶族民众产生了极强的约束力。广西瑶族地区瑶族习惯法多以石牌、村规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内容多涉及民众生活的各方面,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也有着严格的执行程序。瑶族习惯法中的村规民约从不同的角度在地区的治理中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地步,对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地区的文明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石牌、村规民约是瑶族原生态文化发展的结果,不属于国家法,与国家法有相悖的地方但这种相悖并不是根本性的冲突,只是调节的手段不同,两者有着共同的追求,并且习惯法以其鲜活、独特、具体的形式在本地区的社会治理中弥补了国家因地制宜的空白。正确认识瑶族习惯法在广西瑶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习惯法的合法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习惯法的适用、变革又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现实借鉴,在法治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过程中做出新的贡献。全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大版块。正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广西瑶族习惯法的概述,包括:第一,瑶族习惯法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式对瑶族习惯法进行了鉴定,以便开展对本文的相关论述;第二,瑶族习惯法的特征,主要从瑶族习惯法的群体性、民族性、民主性、稳定性、神威性、区域性方面对瑶族习惯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三,瑶族习惯法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瑶族生产生活习惯法、婚姻家庭与继承习惯法、物权债权习惯法、环境保护习惯法,通过习惯法内容的阐述让读者对瑶族习惯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解放前瑶族习惯法对社会治理的影响,该章节主要概括了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是解放前瑶族习惯法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对瑶族习惯法在解放前对广西瑶族地区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探讨,进而使得人们对瑶族习惯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节是解放前瑶族习惯法对社会治理的消极影响,通过与第一节的对比,使得读者能够进一步的掌握瑶族习惯法在瑶族社会治理中弊端。第三部分是解放后瑶族习惯法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该部分主要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前瑶族习惯法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该处从正反两方面着手分析了瑶族习惯法在社会治理中对瑶族地区的影响,正面的作用有指导瑶族地区社会治理、参与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维护瑶族社会稳定、推动瑶族与外界接轨,负面的作用有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妨碍婚姻自由、打乱了国家的统一管理秩序、阻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瑶族习惯法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该处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再结合相关的调研材料分析了瑶族习惯法在解放后对瑶族社会治理的相关影响,该章节层层递进让读者对瑶族习惯法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四部分是针对瑶族习惯法现状对瑶族习惯法在社会治理中具体应用提出合理化合理化建议。结语部分是瑶族习惯法的未来的展望,虽然瑶族习惯法在社会治理中有其弊端的,它以其特有的“鲜活性”在地方治理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相信,在法学界及国家的共同关注努力下瑶族习惯法在地区治理中必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瑶族习惯法 瑶族地区 社会治理 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
  • 一、瑶族习惯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现状评述9-12
  • (一) 课题研究现状9-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1-12
  • 二、广西瑶族习惯法的概述12-20
  • (一) 瑶族习惯法的概念12
  • (二) 瑶族习惯法的特征12-15
  • (三) 瑶族习惯法的内容15-19
  • 1. 生产生活习惯法15-17
  • 2. 婚姻、家庭与继承习惯法17-18
  • 3. 物权债权习惯法18
  • 4. 环境保护习惯法18-19
  • (四) 瑶族习惯法的执行19-20
  • 三、解放前瑶族习惯法对社会治理的影响20-23
  • (一) 解放前瑶族习惯法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影响20-21
  • 1. 维护社会秩序20
  • 2. 统一社会规范20-21
  • 3. 减少社会犯罪21
  • 4. 稳定国家统一21
  • (二) 解放前瑶族习惯法对社会治理的消极影响21-23
  • 1. 阻碍社会发展22
  • 2. 愚民思想泛滥22
  • 3. 增加国家管理负担22-23
  • 四、解放后瑶族习惯法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23-27
  • (一) 改革开放前瑶族习惯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23-25
  • 1. 改革开放前瑶族习惯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积极影响23-24
  • 2. 改革开放前瑶族习惯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消极影响24-25
  • (二) 改革开放后瑶族习惯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25-27
  • 1. 改革开放后瑶族习惯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积极影响25-26
  • 2. 改革开放后瑶族习惯对瑶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消极影响26-27
  • 五、瑶族习惯法在社会治理中具体应用及合理化建议27-32
  • (一) 瑶族习惯法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具体应用27-29
  • (二) 瑶族习惯法在社会治理中具合理化建议29-32
  • 结语32-33
  • 注释33-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一峰;;困境与对策:关于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4年07期

2 李超显;;湖南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年07期

3 刘晓玉;;河南省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新探索——以新郑、三门峡为例[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年04期

4 杨雄;程福财;;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的问题与对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04期

5 姜迪清;;完善社会组织扶持培育机制的思考——源于温州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之调研[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李新廷;朱凯;;刍论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J];大连干部学刊;2014年04期

7 张红霞;;论农村现代化变迁中社会治理的秩序整合[J];大连干部学刊;2014年03期

8 孙修真;;坚持群众路线,创新社会治理——以“善治”理论为视角[J];行政与法;2014年06期

9 李黎;;试论转型期官民之和谐[J];学理论;2010年28期

10 孔伟;;老龄社会条件下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社会治理功能探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浩豪;陈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理结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敏;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2 饶宇浩;群众路线视域下的农村社会治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风顺;新时期社会治理中的群众路线问题与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俊勇;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5 彭怡;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职能定位与功能发挥[D];贵州大学;2015年

6 卢苗;宗教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7 刘静;西安市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职能定位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徐定艳;绿驼铃参与地震灾区重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胡旭阳;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治理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10 黄正华;宁波市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88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088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