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与法律“:私了”与“公了”冲突的根源——闫老汉死亡事件的社会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7-11-23 17:15
本文关键词:礼俗与法律“:私了”与“公了”冲突的根源——闫老汉死亡事件的社会学阐释
【摘要】:中国传统的"礼治社会"与当前"法治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逻辑和社会文化基础不同。该文以闫老汉死亡事件为例,透视不同社会背景下纠纷解决机制之间存在的张力和冲突。"私了"是依据礼俗经验传统的民间调解机制。与"私了"相对,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主要是依据现代法律精神和条文制度的以法息讼,可以称之为"公了"。同一起纠纷,"私了"与"公了"的运作逻辑以及造成的社会后果不同,究其原因,"私了"的社会文化基础是传统礼俗,而"公了"的社会文化基础是现代法律精神。更进一步看,礼俗与法律冲突的实质在于现代社会的以法息讼机制悬浮于传统礼俗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江苏省2014年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省立省助)《“院内”与“院外”:农村公共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YZZ-0315
【分类号】:D90-052
【正文快照】: 一、导论 传统社会是一个基于血缘、情感、伦理等建立起来的熟人社会,现代社会则是以工具理性、个人权利等为基础的契约联结而成的群体[1]。随着传统熟人社会逐渐向现代陌生人组成的契约社会的转变,建立在分离个体基础上的契约性质的法律体系应运而生以规范和维持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强江海;;举报后遗症:一人死亡四人失常——阜阳“白宫”举报人离奇死亡事件透析[J];民主与法制;2009年04期
2 王海燕;;男子拒签致孕妇死亡事件的法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27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李先奇;从小伙高温加班12小时死亡事件谈起[N];上海法治报;2013年
,本文编号:1219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21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