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慎杀理念与死刑控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的慎杀理念与死刑控制
【摘要】:在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运作主要是以慎刑主义理论及其慎杀理念做为支撑的。基于"人命至重"、"杀一无罪非仁也"的认识,慎杀理念强调死刑运用的"不得已"性,主张"义刑义杀",追求"生道杀民"、"缓死求生"。在传统慎刑观的导引下,中国历代统治者大多着力将慎杀理念贯彻于国家有关死刑的立法与司法之中,上升为法律规则,具体化为各种慎杀制度与配套措施。一方面,从立法上对死刑之数加以控制,对死刑等次进行简化;另一方面,通过死罪类型区分制度、特殊主体宽恤制度以及减死之罚的设置等,对死刑的实际适用进行消解;此外,通过死刑复核、死刑复奏、录囚与伸冤直诉以及赦宥等死刑的救济程序与纠错机制,进一步"化死入生",控制和减少执行死刑的数量。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律例与会典、通礼的关系研究”(11BFX013)的阶段性成果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9;D924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丽;;中国传统慎刑观对“制刑之义”的阐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6期
2 裴恒涛;;唐代的录囚制度论析[J];兰台世界;2012年03期
3 胡兴东;;赦宥在中国古代死刑适用中的作用[J];现代法学;2008年05期
4 马小红;;“以刑为主”还是“以礼为主”——中国传统法的反思[J];中国司法;2008年01期
5 肖胜喜;;略论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J];法学研究;198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丽;中国古代刑法特色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丽;;中国传统的慎杀理念与死刑控制[J];当代法学;2016年04期
2 吕丽;;中国古代慎刑观之“用刑之道”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3 吴默闻;;传统文化中的礼法合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观察与思考;2015年05期
4 张践;;德导、礼齐、法治——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启迪[J];孔子研究;2015年02期
5 贾永涛;;论中国古代死刑制度中的“人道主义”[J];金田;2014年12期
6 张先昌;魏辰;;中国传统社会对执法公信力的追求[J];法学;2014年04期
7 何永军;;中国法律之儒家化商兑[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2期
8 张中秋;陈煜;;2008年法律史学科新进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周国均,巩富文;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J];中国法学;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航宇;古中国与古罗马契约观念及实践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永东;;明代丘浚《慎刑宪》中的慎刑思想[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4期
2 林明;;论慎刑理念对古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J];法学杂志;2012年04期
3 郭成龙;;中国古代追求“和谐社会”的法律实践[J];前沿;2009年01期
4 孙光妍;隋丽丽;;“慎刑”新释[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5 陈玺;;唐代虑囚使职系统的演进与发展[J];求索;2008年01期
6 冯卓慧;;中国古代慎刑思想研究——兼与20世纪西方慎刑思想比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忠芳;废除死刑——历史的选择[J];理论界;2005年08期
2 马家福;论我国废除死刑的条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黄轩艺;;试论死刑案件的有效辩护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 鲜文明;;中国应该废除死刑吗?[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12期
5 孟琳琳;;由限制走向废除——中国死刑的必由之路[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6 张中瑞;;试论我国死刑改革的总体进展[J];民营科技;2011年10期
7 栗峥;;审慎构建中国的死刑案件控制程序——评杨宇冠教授主编的《死刑案件的程序控制》[J];人民检察;2011年09期
8 李洪亮;;论死刑案件的诉讼周期[J];法制与社会;2011年31期
9 黄曙;周甲准;;公诉一体化视野下的死刑案件办理机制[J];人民检察;2012年12期
10 李泽慧;;废除死刑的选择及路径[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军;;论废除死刑的中国路径[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颜三忠;谢祝红;;论死刑司法限制的理念与方法[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3 周道鸾;;正确理解和掌握死刑适用标准,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4 吴位锦;;死刑问题:我们应当关注什么?[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辜友亮;龚小辉;;限制死刑适用及废除死刑研究[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6 朱璀琳;林新平;;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死刑限制适用之探究[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志军;蒋玲玲;;浅论检察机关在办理死刑案件一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8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10 荣学磊;;死刑适用中生死界线的探寻:立场、方法与规则[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阴建峰邋马晓炜;死刑改革的全球考察[N];法制日报;2007年
2 记者 范跃红 通讯员 张提;死刑案件风险点逐一打钩核对[N];检察日报;2012年
3 记者 袁定波;死刑案件证据不足不得判死刑[N];法制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蒋安杰;“关注死刑改革”首期论坛观点荟萃[N];法制日报;2005年
5 胡云腾;漫议死刑[N];工人日报;2002年
6 刘仁文;“严格限制死刑”的路还有多长[N];检察日报;2003年
7 杨涛;合理限制死刑有赖制度完善[N];检察日报;2005年
8 乐欣;四位刑法学家视野中的死刑改革[N];检察日报;2005年
9 田雨;我国将进一步提高死刑案件办理质量[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罗智勇;评死刑案件的二审开庭审理[N];法制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胡常龙;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华杰;论死刑适用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任志中;死刑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韩红;我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陈果;论死刑正当程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张栋;美国死刑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健;死刑适用之实质条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魏爽;论中国死刑的限制与废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胡国莉;死刑案件的量刑规范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高丛松;死刑案件有效辩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5 郭雅琼;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6 高玮玮;我国死刑特赦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7 马立波;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制度保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王牧笛;限制死刑适用对象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9 杨洋;论检察机关在死刑案件中的法律监督职能[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10 朱昌旆;论当前中国死刑的存废[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0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28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