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预设看中西法律文化差异
本文选题:人性 切入点:中西 出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基于解决人的问题,在每一项制度设计的背后,都必然暗含着对制度的主体——人及其本质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对人性的不同假设也导致了中西法律制度构架迥然而异,中国传统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采取人性善的假设,由此形成人治传统。而在西方则恰恰相反,基于对人性特别是政治家本性的悲观假设,由此形成法治传统。纵观中外思想史,以人性恶为基点的政治制度恰好弥补了人性善在政治制度设计中的不足。而作为现代社会一个基本制度的法治应基于双重的人性假设之上:在私域要对民众采用人性善的假设;而在公域要对当权者采用人性恶的假设。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法治是必须的,因为人性是善的,所以法治是可能的。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uman beings, behind every system design, there must be a basic assumption about the subject of institution-man and its essence. The different hypotheses of human nature also lead to the different legal system structure of China and the West. The dominant view of Chinese tradition is to adopt the assumption of humanity goodness, thus forming the rule of man tradition. On the contrary, in the West, based on the pessimistic assumption of human nature, especially the nature of politicians, the rule of law tradition is formed. The political system based on human nature evil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humanity goodness in the design of political system. As a basic system of modern society, the rule of law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ouble assumption of human nature: in the private domain, the assumption of humanity good should be adopted against the people; Because human nature is evil, the rule of law is necessary, because human nature is good, so the rule of law is possible.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中族际政治整合的宪制理路及制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XZZ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江平;张礼洪;;市场经济和意思自治[J];法学研究;199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钟娟;姜起民;;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于江;雅典民主制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江振春;;调和与共融——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形成[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梁晓淮;张洪得;;独立化 公开化 法制化——检察机关侦查权内部制约机制的检讨与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祺国;;论和谐司法[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燕继荣;;政府创新与政府改革——“中国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9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郝建臻;;中国高校反腐机制建设刍议[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叶凡美;“内部改进”与美国早期国家构建(1801-1833)[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德伟;;梁启超法律思想初探[J];魅力中国;2009年31期
,本文编号:1676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7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