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性腐败的刑法对策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选题:权力 切入点:性腐败 出处:《法学杂志》2014年09期
【摘要】:为制约人性弱点、规范公权力运行,我国古代较为周全地为官吏规定了性腐败的刑法对策,综观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官吏为定罪身份的性犯罪,主要有宿娼罪、监守内奸罪、求奸罪、性骚扰或猥亵部属罪、娶乐人为妻妾罪、娶所监临女为妾及枉法娶人妻妾罪、向案件当事人求婚或"性受贿罪"等;二是以官吏为量刑身份的性犯罪,主要是指官员犯和奸罪与强奸罪要加重处罚。而当下惩治性腐败的主要依据是党纪政纪与司法解释,性腐败的刑法对策处于缺失状态。从现实情况看,党纪政纪难以应对严峻的性腐败形势,司法解释的补位作用也很有限,又鉴于我国有刑法威权文化的传统,因此,刑法介入惩治性腐败十分必要。建议:"性贿赂"应纳入贿赂犯罪的范围;设立国家工作人员嫖娼卖淫罪、国家工作人员通奸罪;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猥亵行为、重婚行为的从重处罚,监守内奸、利用权势奸淫按照强奸罪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强奸的从重处罚。
[Abstract]:In order to restrict 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of public power, in ancient China, the criminal law countermeasures of sexual corruption were formulated for officials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way. The content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first, sexual crimes with official conviction status. There are mainly the crime of staying in prostitution, the crime of guarding internal rape, the crime of seeking adultery, sexual harassment or obscenity of subordinates, the crime of taking happy wife as concubine, the crime of taking temporary concubine as concubine and the crime of perverting the law by marrying a wife or concubine of a person, proposing to the litigant of the case or "crime of sexual acceptance of bribes", and so on. Second, sexual crimes with official officials as sentencing status, mainly means that officials commit crimes of rape and rape to increase the punishment. The main basis for punishing sexual corruption is party discipline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he criminal law countermeasure of sexual corruption is in a state of abse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ality, it is difficult for party discipline and government discipline to deal with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sexual corruption, and the role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s also very limited.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 of criminal law authoritarianism 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the criminal law to intervene in punishing sexual corrup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sexual bribery"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the bribery cr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rime of prostitution by state functionaries, the crime of adultery by state functionaries, and the commission of indecent acts by state functionaries, The punishment of bigamy is heavier, the crime of rape is more severe by using power to commit adultery, and the punishment of rape by state functionary is heavier.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基金】:安徽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社会风险中的公共安全治理研究”(FRZD2013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鹏森;;中国刑事犯罪60年:犯罪与社会的互动——兼论当代中国犯罪历史分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金卫东;应设立“性贿赂罪”[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3 蔡小慎;张存达;;非正式约束视角下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治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何家弘;;司法解释与司法判例——新“刑诉法司法解释”评析[J];法学杂志;2013年07期
5 冯春萍;张红昌;;也论中国法文化传统与现代法治——与齐延平教授等商榷[J];法学杂志;2013年10期
6 高铭暄;张慧;;论贿赂犯罪的贿赂“范围”[J];法学杂志;2013年12期
7 付晓雅;;西方犯罪学视阈下的贪污贿赂犯罪原因研究[J];法学杂志;2013年12期
8 魏东;;从首例“男男强奸案”司法裁判看刑法解释的保守性[J];当代法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洪;殷继国;;论行政垄断的法文化成因及其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尹延安;;英、汉法律语言中法律文化特征对比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孙新;;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王洪坤;;期待可能性理论引入我国刑法之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5 刘吉涛;;中西小传统诉讼观念之比较——以民间法谚为视角[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6 范相玉;;浅议过失危险犯[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李文定;;“性贿赂”入罪的法理支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淑君;;刑诉法二次修正草案中亲属拒证权的历史渊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谢巧生;浅论性贿赂的影响与遏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李买生;;“性贿赂”行为入罪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卢建平;叶希善;;犯罪分层与刑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沈明磊;;论刑法适用的伦理基础及其司法考量[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李拥军;;现代西方国家性犯罪立法的特点与趋向——以完善我国当代性犯罪立法为旨归的考察[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婧仪;论法律趋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宁洁;法伦理学:学科抑或思想[D];湘潭大学;2011年
9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媛媛;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振林;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魏杏兰;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浩亮;性贿赂入罪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娟;试论酒后驾车的罪与罚[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丁莉;试论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处罚[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丙新;刑事司法的实体法渊源——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解释学分析[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2 张明楷;刑法学者如何为削减死刑作贡献[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3 莫洪宪;叶小琴;;贿赂的范围——以“性贿赂”为视角[J];当代法学;2006年03期
4 龚振军;;刑法解释限度新论——以日本刑法学说为主要切入点[J];当代法学;2010年02期
5 王军明;夏威;;刑法解释立场论[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6 高仕银;;形式与实质:刑法解释论的进路考察及选择[J];当代法学;2011年06期
7 王勇;;论我国《刑法》第147条的罪过形式——基于刑法立法的解读[J];法学杂志;2011年03期
8 郭哲;尹冠林;;论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的思维模式[J];法学杂志;2011年11期
9 刘金国;;权力腐败的法理透析[J];法学杂志;2012年02期
10 康华茹;;法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刑讯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2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建华;;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刍议[J];现代法学;1990年01期
2 周国朝;论反腐败斗争和市场经济[J];政治与法律;1993年04期
3 杨李;防微杜渐话廉政[J];华夏文化;1995年05期
4 王松苗;完善立法乃实践强音──来自“刑法实施问题座谈会”上的呼声[J];人民检察;1998年02期
5 夏俊;浅析贪污犯罪主体[J];理论月刊;2003年06期
6 赵蕾;;论公务犯罪的概念及主体[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7 蒋毅;;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宜修改为国家工作人员[J];知识经济;2008年10期
8 刘宇;;论以交易形式实施的贿赂犯罪[J];理论界;2008年12期
9 孙绍伟;刘伟;;对矿产资源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思考[J];行政与法;2010年05期
10 伍孝平;;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司法认定:困惑、释疑与求解[J];法制与社会;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占洲;;针对刑法第388条的几点修改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孙长柱;王春艳;庞玮;;国家工作人员商业贿赂犯罪现状与防范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王亚楠;;受贿行为侵害法益之新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4 吉苏生;;人民代表的监督行为及其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5 廖克林;;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曾ng;;试论刑法受贿罪中“索而未取”“收而不受”“受而不收”等情况的处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7 于振森;;“张冠李戴”的贪污案件——被告人吴某贪污案[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蔡定剑;;中国司法改革中检察职能的转变[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张健;;世界各国(地区)反贪机构外部社会监督制度比较研究——兼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监督范围与组织形式的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甜;;我国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可行性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N];人民日报;2009年
2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N];人民日报;2010年
5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罗猛;利用影响力受贿:仍有三点须明确[N];检察日报;2010年
6 记者 薛军;通报何再贵等24名国家工作人员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N];青海日报;2010年
7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周力 陈志东;家属共同受贿之 性质认定[N];江苏法制报;2010年
8 姜堰市检察院 宋敏;利用影响力进行受贿的理解[N];江苏法制报;2010年
9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N];中国人事报;2003年
10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钱晶晶;新型受贿罪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张羽;受贿罪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肖洁;受贿犯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波;职务犯罪预防体系信息共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程兰兰;挪用型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岳磊;我国腐败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贪污罪主体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马飞;论受贿罪的主体范围[D];安徽大学;2005年
3 段凌云;论挪用公款罪[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帅;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反思与完善[D];吉林大学;2010年
5 付芳;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石全红;论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余中;我国受贿罪主体若干疑难问题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房国华;我国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体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孟;商业贿赂的治理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10 付芳;职务犯罪主体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5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8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