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国国家治理形态的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深远战略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30 23:19

  本文选题:依法治国 切入点:社会主义法治 出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22期


【摘要】:在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回应国际国内环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总体目标上有利于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战略布局上有利于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治理进程上,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具体战略方式上,有利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把握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是我们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基础性工程。
[Abstract]:In the new period,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respond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overall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is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strategic layout is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overall deepening of reform. To improve and develop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ance; I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Party's ruling 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uling level. It is the basic project for us to carry out the "decis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o grasp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in the new perio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叶中;蔡武进;;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考——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杂志;2012年07期

2 周叶中;蔡武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路向展望——1982年宪法实施30周年的思考[J];法学评论;2012年06期

3 何哲;;“善治”概念的核心要素分析——一种经济方法的比较观点[J];理论与改革;2011年05期

4 周叶中;;加快文化立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J];求是;2012年06期

5 周叶中;;关于“法治中国”内涵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5期

6 张红;;中国梦是法治梦 以法治凝聚改革新共识[J];人民论坛;2013年27期

7 俞德鹏;;论政治法及其与宪法典的关系[J];政治与法律;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韩燕玉;;药品专利与人权的冲突与调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袁立;;公共治理困境与公法学的理性回应[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4 汪志飞;;新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回顾与展望——献给新中国诞辰60周年[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宋梅;;社区治理与社会参与网络体系的构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6 宋梅;;社区治理与社会参与网络体系的构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赵含宇;;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条件、困境与突破[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8 刘伟;;论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培育[J];长江论坛;2009年04期

9 曹钟安;朱霞;;法治视野下“网络民意”的内在价值与外在意义[J];重庆与世界;2011年03期

10 李增元;田玉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吉利;栗明;;公众参与:治理“庸官懒政”新思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西方“民主制行政”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锡锌;;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的保障[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沈开举;程雪阳;;民主、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治理模式的变迁[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王学辉;赵勇;;协商民主视野下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解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梁军峰;;参与式民主理论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探析[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仁虎;娄必县;;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基于二审改发率、上诉率和信访变迁的三维考察[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张光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参与式民主成长:基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视阈[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董石桃;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6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汪玮;转型期中国乡镇民主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陈治东;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廖波;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曹梓源;理想与现实间的民主——探究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运转[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奥菲;参与和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俞少奇;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倩瑜;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行政文化生态解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书娟;基于公民参与视阈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凡;环境行政指导下的环境公众参与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明安;;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性质与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黄湘莲;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秦前红;李少文;;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保护需求——基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视角[J];东方法学;2011年04期

4 江国华;;我国公民非典型参与及其文化隐喻——以个案为研究视角[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5 陈松林;;从司法民主性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J];法学杂志;2010年01期

6 周叶中;蔡武进;;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考——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杂志;2012年07期

7 周叶中,江国华;82年宪法与中国宪政——写在82年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之际[J];法学评论;2002年06期

8 崔英楠;德国的政党法治化给我们的启示[J];法学;2005年07期

9 马越;关于在我国建立和完善政治法体系之构想[J];公安研究;1999年05期

10 俞可平;增量政治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N];人民日报;2006年

2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 赵鼎新;[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蒋德;[N];法制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莲;浅谈依法治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姜宪明;依法治国的认知及其走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娜仁图雅;论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价值[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苏宏峰;依法治国—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必由之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英忠;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江启疆;执政党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论要[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7 佟吉清,胡水君;论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8 矫波;依法治国──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J];河北法学;2000年04期

9 周斌;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10 王雅洁;略论依法治国[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农优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治国的关系[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霄;方宏伟;;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卢秉天;;浅谈依法普查[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翁里;田冬;;论董必武守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张明学;;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党治理国家的必然要求[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翔;论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建陵;法治与依法治国的本质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小燕;试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3 程晓丽;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何海荣;宪政视域下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的良性互动[D];苏州大学;2010年

5 董安全;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6 郑家为;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宋春伟;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范慧;论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海娟;论我国依法治国的制度建设[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李小标;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88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88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