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家学说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建构——立足于法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5 14:16

  本文选题:法家学说 + 社会科学 ; 参考:《法学家》2017年05期


【摘要】:当代中国的人文学科具有明显的中国性,而儒家学说是中国人文学科中国化的主要传统资源。但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理论前提、理论范式均源于西方,尚未完成中国化建构。要完成社会科学的中国化建构,最值得挖掘的传统资源是法家学说。在先秦时期,法家与儒家处于并立的地位,构成先秦思想的两大重要源流。汉代以后,儒法合流,共同建构了延伸至清代的儒法国家。儒家学说已经滋养了当代中国的人文学科,而法家学说作为中国古典的社会科学,则可以滋养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无论是法学、政治学还是经济学,都可以在法家学说中找到其理论源头。中国的社会科学应当与法家学说对接起来,应当通过法家学说完成社会科学的中国化建构。
[Abstract]:The humaniti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have obvious Chinese character, and Confucianism is the main traditional resource of Chinese humanities.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and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science originate from the West and have not yet comple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inicization.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the most valuable traditional resource is Legalist theory. In the pre-Qin period, Legalists and Confucianists were in the same position, which constituted two important sources of pre-Qin thought. After the Han Dynasty, Confucianism and law merged together to construct a country of Confucianism and law extending to the Qing Dynasty. Confucianism has nurtured the humaniti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while Legalism, as the classical social science of China, can nourish the social scienc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Whether it is law, politics or economics, we can find its theoretical source in legalist theory. The social science of China should be connected with the doctrine of legalism, and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cience should be completed through the doctrine of legalism.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M.巴尔金;S.莱文森;;法律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尴尬[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贾丽,锡乎尔;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5期

3 赵树民;论依法治国方略[J];中国法学;2000年02期

4 徐宏伟;关于依法治国的几点思考[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谢元春;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J];呼兰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韩裕庆;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治党[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王立民;我国的依法治国史鉴[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郭涛;从法制与法治关系评析依法治国[J];邯郸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9 王泽庆;试论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周国平;论依法治国的三个关系——兼析依法治国的实现过程[J];学海;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农优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治国的关系[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建陵;法治与依法治国的本质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小燕;试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杨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孟静华;依法治国视角下传统孝道的继承与创新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佟美;社会工程视角下我国依法治国制度的建构[D];渤海大学;2016年

6 刘一平;论彭真的“依法治国”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侯文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演进[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8 宗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困境与出路探析[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6年

9 秦淑丽;十五大以来党的依法治国思想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10 王文庆;当代中国视域下的法治思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01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801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