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我国配套立法及其监督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22:02

  本文选题:配套立法 + 实证分析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配套立法既是法律有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套立法完善与否,关系到上位法规定的各项制度能否妥善地执行适用,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中央与省级地方两个层级配套立法的实证梳理,发现我国配套立法情况不容乐观,广泛存在着:制定完成率偏低、制定期限偏长、制定主体经常性偏离、配套立法性文件层级不高等情况。 配套立法开展不力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当前通过执法检查、批准生效制度、备案审查制度和个别地方针对性的专项检查能够对配套立法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但是总体而言,以上监督制度都有各自的薄弱、不完整之处,我国配套立法尚缺少成体系、有系统的监督机制。 未来切实加强配套立法监督,首先需要母法制定者、监督主体、配套立法制定主体理念上的转变;其次要在立法技术和监督程序上做制度性的改良、完善;未来还可考虑设定法律和政治上的责任对怠惰立法行为进行惩戒,以最终建立有序、全面、贯彻始终的配套立法监督机制。
[Abstract]:Supporting legislation is not only the guarantee of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ether the supporting legislation is perfect or no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upporting legislation at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supporting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is not optimistic and exists widely: the completion rate is low, the formulation period is too long, and the main body deviates frequently. Supporting legislative document level is not high and so on. The lack of supporting legis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Although the current law enforcement inspection, the approval of the effective system, the filing and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specific inspection aimed at individual localities can supervise the supporting legisl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bove supervisory systems have their own weaknesses. Incomplete, our supporting legislation is still lack of systematic, systematic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supporting legislation in the future, first of all,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the mother law maker, the supervising body and the supporting legislation making subject, secondly,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ystem in the legislative technique and the supervision procedure. In the future, we may also consider setting up legal and political responsibilities to punish idlenes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orderly, comprehensive and consistent legisla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卉;;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黄丽;;试论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全国牙防组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郝瑞欣;;授权立法研究综述[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4 庄小茜;陈洁;;我国政府采购法律监督机制的问题及完善[J];现代商业;2011年20期

5 董士忠;刘正操;刘合英;;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研究应当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赵豫林;;舆论监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佟金玲;;浅析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8 国庆;李雯;;行政执法: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9 魏世梅;;论反腐败斗争中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及其完善[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邢琳;;论农村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的完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斌霞;;图书馆创建读者监督机制的构想[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尚志;曹文安;;监督文化·机制与官员腐败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燕辉;;公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4 曹静;;我国现行政府监督机制问题浅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齐冬梅;;关于服务型政府监督机制构建的新视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子文;;浅论企业家的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高斯;;理顺监督机制提高图书编审工作质量[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8 孙金文;;提高认识 突出重点 强化实效 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在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9 杜颂庶;李明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管理的几点建议[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夏冬林;李晓强;;在职消费与公司治理机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仁;长效监督机制让群众得实惠[N];中国人口报;2005年

2 记者 罗定英 通讯员 郭复彬 徐 俊;赣州建立四大互动监督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沈洋 李兴文;杜绝公款出国旅游必须完善监督机制[N];人民代表报;2008年

4 民建河南省委会秘书长 王家柱;建立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监督机制的探讨[N];团结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梅 赵宇清;听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毕诗成;有权力清单更要有监督机制[N];中国商报;2010年

7 尹洪权 王占鳌;强化重大事项监督机制[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8 王珏;监督机制改革的原则[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9 宋世明;公务员制度中的监督机制[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邹德刚 本报记者 葛永坤;我市创新灾后重建项目监督机制[N];绵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旗;世界贸易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唐利斌;官德建设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路;投资银行诚信责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曲延英;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咏梅;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宋双;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阮世能;公司监督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马咏华;信息激励与公司治理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9 王林清;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法律构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湘军;电信业政府监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豫;中国公共权力腐败监督机制探析[D];郑州大学;2004年

2 杨川;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吉伟;我国政府采购监督制度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李秀丽;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之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姜科;当下中国舆论监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岳江;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金健;我国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机制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丽丽;监督人大代表:思想基础与操作性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一力;我国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罗英秀;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2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52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7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