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律与实践分离的逻辑及原因

发布时间:2018-06-05 23:00

  本文选题:法律与实践 + 法律社会学 ; 参考:《学术界》2017年07期


【摘要】:随着法治进程不断加速,诸多法律实施的场域仍不同程度存在着法律与实践分离的共性问题。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中,法律与实践分离的逻辑,呈现为法律行动者用下位法架空上位法,市场逐利者裹挟地方政府,然后由幕后违法走向台前违法,以内生违法推动外生违法。推动法律与实践分离的主要原因是由官本位的文化浸润、权力结构失衡下的考核机制、制度结构失衡下的获利机制、社会底层向上流动乏力和法律内化驱动力有限等系统因素综合导致的。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rule of law, there are still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law enforc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of law, the logic of separating law from practice presents that the law actors use the inferior law to set up the upper law, the market banishes the interest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n from behind the scenes the law breaks the law to the front of the Taiwan stage, and the endogenous illegal law promotes the exogenous law.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aw and practice are the cultural infiltration of officialdom, the examin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imbalance of power structure, and the profit mechanism under the imbalance of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The system factors such as weak upward mobility and limited driving force of legal internalization are combin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2015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法律与实践的分离及融合”(AHSKHQ2015D04)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巧巧;;机会主义政治的形塑机制及其破解之道——评《乡村治理的术与道》[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 苏长和;;民主,协商优于对抗[J];中国领导科学;2016年09期

3 张晓杰;娄成武;耿国阶;;评估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理论困境与破解路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4 张乐;童星;;“邻避”冲突中的社会学习——基于7个PX项目的案例比较[J];学术界;2016年08期

5 杨默;郭栋;龚璞;;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政治不稳定风险——基于2000~2015年世界竞争力年鉴的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04期

6 王猛;毛寿龙;;社会共享与治理变革:逻辑、方向及政策意蕴[J];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04期

7 张平;隋永强;;一核多元: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8 薛泉;;“自上而下”社会治理模式的生成机理及其运行逻辑——一种历史维度的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9 彭小兵;朱沁怡;;邻避效应向环境群体性事件转化的机理研究——以四川什邡事件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10 刘伟;毛寿龙;;地方政府创新与有限政府[J];学术界;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有限政府理论视角下网约车地方立法路径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2 李熠煜;刘迅;;元治理视域下多元主体参与的印度农村反贫困研究——基于IAY项目的执行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张庆彩;董茜;董军;;从维稳式治理到多中心治理:群体性冲突治理的困境、超越与重构[J];学术界;2017年07期

4 王伯承;田雄;;诱发变量与行动逻辑: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生成机理研究[J];长白学刊;2017年04期

5 徐选国;黄立新;;基层党建的社会化逻辑——来自深圳市南山区Z街道的探索与启示[J];领导科学;2017年20期

6 程灏;胡志明;于蕾;;元治理视域下政府公共治理的行为逻辑与策略选择[J];领导科学;2017年17期

7 胡税根;王汇宇;;智慧政府治理的概念、性质与功能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8 陈伟东;许宝君;;社区治理社会化:一个分析框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9 童星;;应急管理案例研究中的“过程—结构分析”[J];学海;2017年03期

10 吴越;;美国州级高等教育治理的权力结构演变与政府角色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东;杜玉华;;“社会治理”的三维向度及其当代实践——基于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与行动策略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2 尹庆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经济学家;2015年12期

3 蒋源;;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社会治理转型的机制性转换[J];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4 钱伯章;;中国对二甲苯产能与需求分析[J];上海化工;2015年03期

5 王猛;;关于现代财政制度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15年03期

6 张海波;童星;;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7 范逢春;尤佳;;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制度与过程的三维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8 孙志华;;问题与对策:健全和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王臻荣;;治理结构的演变:政府、市场与民间组织的主体间关系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11期

10 刘志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秦;21世纪的朝阳学科-法律社会学[J];现代法学;2000年02期

2 陈信勇;法律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郭星华;从法律社会学的视野看繁峙矿难[J];探索与争鸣;2003年11期

4 陆益龙;法律社会学:历史与范式的建构[J];江海学刊;2004年01期

5 宇凤利;;法律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周子良;杨志杰;;欧美法律社会学的历史演进及不同特点[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王勇;;法律社会学及其中国研究进路的初步思考——一般理论与本土问题的知识建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2期

8 张善根;;转型期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变迁与社会意涵[J];司法;2008年00期

9 郭星华;隋嘉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社会学的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李晖;;浅谈法律社会学及其研究方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温丙存;;从二分法解析法律社会学思想[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旋;陈颐;;理性化的宿命——马克斯·韦伯和他的法律社会学[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3 何勤华;张玉堂;;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学习董必武关于法律实施的理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颜毅艺;法律社会学在中国[N];光明日报;2003年

2 贺利云;“合理化”之三个面向[N];法制日报;2008年

3 刘云飞 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族法学研究的社会学视野[N];贵州民族报;2012年

4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爱国;法律社会学下的中国法传统[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郭士辉;迈入法律实施的新时代[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苗勇;法律实施需要自觉精神[N];法制日报;2013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作翔;对法律实施问题的几点认识[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 江必新;中国法律实施:纲要、内容与路径[N];北京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李小佳;法律实施:依法治国的命脉[N];解放日报;2014年

10 刘思达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系;法律社会学:定性研究是主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善根;知识变迁与社会意涵[D];上海大学;2008年

2 李强;从“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s,

本文编号:1983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83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