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逻辑:伦理学视域中的法律精神
本文选题:伦理 + 文化 ; 参考:《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法律精神是法律意识与法律意志的统一。民族的文化经验、文化意识与文化情感往往对个体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种基础性资源的作用,对个体法律意志的选择倾向起着整合、引导和促进的一种隐形的结构性强制效应。因此,在中国深厚伦理文化品格的背景下探讨法律精神培育,需要从文化经验、文化意识与文化情感的角度予以阐释。
[Abstract]:Legal spirit is the unity of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legal will. National cultural experienc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emotion often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play an integral role in the choice of individual legal will. An implicit structural compulsive effect that leads and promotes.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 ethical cultural character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explain the cultivation of legal spirit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experienc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emo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20048):伦理与法理互通的传统路径和现代建构——以中国传统社会“‘德法之辩’命题为研究对象”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永坤;;论中国法的现代性十大困境[J];法学;2006年06期
2 黄文艺;英美法理学与中国法理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3 肖世杰;;法律的公众认同、功能期许与道德承载——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复眼式解读[J];法学研究;2011年04期
4 宁洁;胡旭晟;;法伦理学基本问题批判[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刘广安;;中华法系生命力的重新认识[J];政法论坛;2011年02期
6 陈柳裕;论法的本土性[J];政治与法律;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洪;殷继国;;论行政垄断的法文化成因及其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孙放;;论政府投资的法价值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7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蒋志如;;试论法官与法学家的关系——以美国为语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9 韩秀桃;民国时期兼理司法制度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顾元;体制与道德的背反——中国传统司法的背景及困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春;;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秩序的重新构建[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任晓雪;;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水资源保护面面观[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7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之场域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8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谢瑾;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夏;日本法制的近代化与日本法的西洋化[J];比较法研究;1990年03期
2 奥·凯恩-弗伦德,贺卫方;比较法与法律移植[J];比较法研究;1990年03期
3 顾永忠,薛峰,张朝霞;日本近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中心赴日考察报告[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4 王玮;当代中国法伦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第三次“北京应用伦理学论坛”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年06期
5 卢建平;;加强对民生的刑法保护——民生刑法之提倡[J];法学杂志;2010年12期
6 高铭暄;苏惠渔;于志刚;;从此踏上废止死刑的征途——《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死刑问题三人谈[J];法学;2010年09期
7 许斌龙;法律与人格——法律伦理学的视角[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周永坤;全球性时代的人权[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9 李建华;法律伦理学论纲[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09期
10 梁根林;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丙清,薛凤伟;我国法律精神与道德精神的整合[J];兰州学刊;2002年06期
2 李金宝;李国付;崔晓晖;;从法律精神、制度到法律意识——关于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3 陈鹏飞;;儒法合流给科举制度注入的法律精神[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贺旭红;;法学教育中法律精神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4期
5 梁磊;;罗马法理性精神及其当代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6 王晶宇;;法律文化的新生——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8期
7 李正生,刘祥国;中国法制现代化理论模式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张锋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学教育模式[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来君;;论社会治理模式中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J];青海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勤芳;;法理学的魅力——《法理学》教学教法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逢法;;关于依法治国战略实施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王洪;;论司法判决论证[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伟新;;中国法学教育如何应对入世挑战[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4 马念珍;;析古代的祭祀活动与法的起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晶晶;42名农民工状告中石化“假劳务派遣”[N];法制日报;2008年
2 贺卫方;法律精神有没有专业边界[N];东方早报;2005年
3 李富成;探究法条背后的法律精神[N];法制日报;2005年
4 赵晓耕;关注传统法律的精神意蕴[N];人民日报;2009年
5 ;“法律精神”漫思[N];科技日报;2002年
6 夏敏;法眼透视236年兑付期[N];法制日报;2005年
7 崇左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卢万兵;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N];法治快报;2007年
8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孟广遂;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哈尔滨日报;2006年
9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殷骏;法也容情[N];南京日报;2007年
10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 吴逸 罗凯原;行使自由裁量权应考虑社会风俗习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秀清;日耳曼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邓勇;试论中华法系的核心文化精神及其历史运行[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华;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蓉;法律信仰[D];四川大学;2006年
2 陶焘;法律变迁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方宁;人,尊严地生存[D];苏州大学;2004年
4 韩轶春;论《窦娥冤》中法律精神的表现[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伟霞;自然法精神论略[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田永;法理作为法源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吴礼宁;转型期法律意识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姜帆;社会法的源与流[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玉薇;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法治秩序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迟雅娟;论法律原则的适用[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85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8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