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特的法律正义观
本文选题:哈特 + 法哲学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4年05期
【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外思想家期盼破解的难题,与之相伴的是,如何考量法律的正义或不义、法律赖以存在的合法性的依据是什么、道德能否对法律进行审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当代实证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两大阵营。赫伯特·哈特被誉为当代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最大贡献就表现在对传统实证主义法学的超越和在与新自然法学派的论战中提出的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主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律正义观。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morality ha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countless thinker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consider the justice or injustice of law, what is the basis for the legitimacy of the existence of law? Morality can examine the law and so on. Different answers to this question form two camps of contemporary positivist school and natural law school. Herbert Hart is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Analytical positivism School of Law. His greatest contribution lies in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traditional positivist jurisprudence and the relative separation of law and morality put forward in the controversy with the New Natural Law School and the formation of his own unique view of legal justic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华;;破解见义勇为难题——从道德与法律的二维视角[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吴鹏yN;;论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3 张恒山;论正义和法律正义[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1期
4 高志海 ,任杨 ,鑫刚;终极对话 罪行受惩方见法律正义 刑前会见彰显司法文明[J];检察风云;2003年24期
5 刘美玲;;法律正义:和谐社会的伦理诉求[J];理论探索;2006年03期
6 胡启忠;;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之关系辨正[J];河北法学;2010年03期
7 付子堂;法律正义引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周小玲;;道德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兼析哈马斯的正义论及其价值[J];求索;2008年10期
9 王立峰;;法律正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石[J];学习与探索;2010年04期
10 任满军;;法律正义的理性视角[J];时代法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叶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法本质的契约论[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魏治勋;;论法律解释的合法性逻辑结构[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博;法律正义与罪的救赎[N];法制日报;2009年
2 张恒山;法律正义本源追索——主观还是客观?[N];学习时报;2006年
3 张恒山;探索法律正义的历史之路(续)[N];学习时报;2006年
4 徐迅雷;疑罪从无才能实现法律正义[N];东方早报;2005年
5 张恒山;法律正义是可知的吗[N];法制日报;2007年
6 张恒山;探索法律正义的历史之路[N];学习时报;2006年
7 张胜;法官、法律空白与正义的沟壑[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周旋;法—正义的艺术[N];中国审计报;2004年
9 实习生 佘珍臻 蒋业丹 本报记者 何淼玲;案件暴露一个法律空白[N];湖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姚玉洁邋王骏勇;从彭宇案看法律敬畏之心的缺失[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真文;法律与道德的界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敏慈;自然正义与法律正义的博弈[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2 姬晓慧;当代中国法律正义的人本基础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健;“无知之幕”的契约与“良心拒绝”的正义[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杨俊;法律信任的合理性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荣鑫;浅析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护中的法律正义[D];河南大学;2013年
6 程玮;法律正义价值的绿色化思考[D];扬州大学;2007年
7 辛欣;报复正义的法律心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明;论公民法治成本意识的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菊敏;和谐法治论[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郑军;论严复的国民法律素质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8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9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