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边缘法变迁的学术审视——评《边缘法学史》

发布时间:2018-08-24 20:23
【摘要】:正21世纪的到来,不仅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更在很大程度上,对政治稳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而法律部门及其有关机构,自然也有了一定的拓展和提高。边缘法主要是指那些横跨两个及以上科目的法学知识,如法律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等,都是边缘法学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上的众多边缘法,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变迁。而透过学术界的相关理论,以学术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为主要角度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根据边缘法的相关知识点,对边缘法研究做出更进
[Abstract]:The coming of the 21st century has not only led to a great increase in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made a relativel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 great extent. And the legal department and its related organization, also had certain expansion and the enhancement naturally. Marginal law mainly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of law that straddles two or more subjects, such as legal psychology, legal sociology and so on, which ar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marginal jurisprudence.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any marginal laws in today's society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us making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and changes. Throug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we can make further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edg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edge method after analyzing the academic systematized research method as the main point of view.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但秀德,杨青松;法律社会学的科学背景和科学观[J];法学评论;1997年03期

2 沈宗灵;;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法学杂志;1988年01期

3 秦华;对中国农村法制建设发展的法律社会学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斯科尔尼克;陈文藻;周子亚;;美国法律社会学的概况和发展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6年01期

5 杜万华;;法律社会学学科性质简论[J];现代法学;1990年06期

6 沈宗灵;;塞尔兹尼克的法律社会学[J];中外法学;1990年03期

7 杨士林;张金成;;我国社会法研究之检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潘大松;论马克思·韦伯的法律社会学[J];比较法研究;1988年03期

9 王蓓;法律社会学“活法”理论评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唐纳德·布莱克,韩旭;论法律社会学[J];外国法译评;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温丙存;;从二分法解析法律社会学思想[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华德;武杰;;熵理论视域下的法律移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李振宇;;关于边缘法学类似称名问题[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振宇;;正确区分边缘法学·本体法学新学科[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会议综述[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颜毅艺;法律社会学在中国[N];光明日报;2003年

2 刘思达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系;法律社会学:定性研究是主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爱国;法律社会学下的中国法传统[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作者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金钊;理想与现实之间[N];法制日报;2000年

5 潞甫 赵昭、张建、王荣;寻找法治的中国元素[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侯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院的社会科学:前景何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朱景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合与分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廖奕;从发展观到“超学科”法理学[N];检察日报;2011年

9 记者 漆艳;“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研讨会在我市举行[N];天水日报;2011年

10 邱昭继 西北政法大学;当代英美的马克思主义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善根;知识变迁与社会意涵[D];上海大学;2008年

2 程苗;韦伯形式理性法理论之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f ;论马克斯·韦伯的法学理论及其两面性[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小川;法律合法性的社会基础[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亚鹏;迈向现代化中国法治的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3 匡凯;计量法学学科定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赖航月;埃利希的“活法”基本理论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绍文;作为社会秩序本身的法律[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唐韫玉;晚清商事立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7 陈英;日常生活中的法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熊新锋;见义勇为问题的法律社会学思考[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9 赵一;尤根·埃利希活法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10 李超;埃利希的“活法”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1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201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6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