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治:权利义务平衡之治

发布时间:2018-09-10 07:46
【摘要】:权利义务平衡是权利与义务的矛盾统一、依存共在。权利义务平衡之治是基于义务之治对现代社会的反动、权利之治需要在现代社会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平衡之治呈现为:以权利义务平衡作为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以权利义务平衡作为社会一体遵行的行为规则;以权利义务平衡保障良好的秩序状态;以权利义务平衡来实现社会政治文明。它揭示了法治从权利之治到平衡之治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提升个人境界,增进个人幸福;有利于协调个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协调个体与整体关系,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Abstract]:The balanc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s the unity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rule of balanc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s based on the reactionary effect of the rule of obligation on modern society, and the governance of rights needs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modern society. The governance of balance is presented as follows: taking the balanc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s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or the way of soci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aking the balanc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s the behavior rules to be followed by the whole society, balancing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o ensure a good state of order; To achieve social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 with the balanc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t reveals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from the governance of power to the rule of balance; it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personal realm and the promotion of personal happiness; it is conducive to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and it is conducive to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he whole.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to promote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and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作者单位】: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警察学院法律系;
【基金】: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失衡问题的法治对策研究”(项目号14BFX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文显;;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是法的发展规律[J];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03期

2 裴远颖 ,冯昭奎;关于“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平崛起”辨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9期

3 贺电;马楠;;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新发展——从权利本位范式到平衡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继光;;税收法律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强昌文;;法理学教改的基本思路——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张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辩——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王清平,段斌;企业会计涉假民事法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郭哲;;对“见死不救”的法理学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刘少军;叶雨晴;;关于相对不起诉中引进特别程序的法律思考——以被不起诉人的权利救济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史建泉;;刑事和解与公诉权浅论[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吕家毅;;论检察制度的宪政功能[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衣文静;;判决错误对诉讼与守法的激励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戴激涛;;预算法:宪法之下的财政基本法——从预算法的修订说起[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8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王天林;;公开被质疑的背后——对“邓玉娇事件”的宪政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贾引狮;宋志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仉义品;量能课税原则视域下的《企业所得税法》[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旺洪;国家与社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J];法学研究;2002年06期

2 葛洪义;法律·权利·权利本位——新时期法学视角的转换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3 张文显;;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是法的发展规律[J];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03期

4 赵康太;对共产主义认识的理论反思[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4期

5 张文显;;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法学更新[J];现代法学;1988年05期

6 公丕祥;;法的价值与社会主体的权利观念——兼议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法律化[J];中国法学;1988年01期

7 张文显;;“权利本位”之语义和意义分析——兼论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J];中国法学;1990年04期

8 张恒山;;论法以义务为重心——兼评“权利本位说”[J];中国法学;1990年05期

9 童之伟;权利本位说再评议[J];中国法学;2000年06期

10 张文显,于宁;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本位范式[J];中国法学;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公民宪法义务的语义辨析[J];行政与法;2006年09期

2 吴然;任正学;;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J];今日科苑;2008年20期

3 周敏;;论权利与义务的几种关系[J];政治与法律;1992年02期

4 林祖彭,李浩;追加执行义务主体的法律问题[J];政治与法律;1997年06期

5 吴忠希;论权利与义务[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章忱 ,余禾;论马克思主义的权利义务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6期

7 林U,

本文编号:2233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233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4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