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人格差异指导学生实习行为模式——以石家庄铁道大学法学专业的探索为例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behavior pattern, 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personality differ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xplore the behavior pattern of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period, and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ll kinds of practice behavior patterns and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And according to this correlation to students to achieve effective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to cultivate qualified, outstanding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social transmiss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graduates; In the aspect of school education, it also improves the systematicness and scientificaln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effectivel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law students in Shijiazhuang Railway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项目(SZ141161) 河北省生态与发展环境研究基地项目
【分类号】:G642;D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晓农;;高师院校实习支教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1期
2 王登峰,崔红;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与QZPS-SF)的常模[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来;沃建中;;中学教师的人格特点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2 王娜;;中国人人格特质结构对合作的影响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2期
3 许军;陆艳;冯丽仪;丘金彩;邹俐爱;屈荣杰;范欣欣;谢娟;魏骞;;中国公务员亚健康评定量表的常模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4 朱大伟;;青年检察干警人格特点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9期
5 林升梁;;中国消费者人性量表(CCHS)的编制与初步结果[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0年06期
6 李茂科;;民族性格特征研究——对侗族农村初中生人格特征的调查[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李翔;朱相华;李娇;;小学生的“小七”人格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8 杨永杰;朱相华;;受虐待小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9 高海燕;朱相华;;受虐待小学生人格的外向性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王秉翰;;从术语的混同和混淆中走出来——兼议“人格”和“个性”的分与合[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皮永华;组织公正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报复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张莉莉;竞优特征的群识别方法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10年
4 张刚;组织伦理气氛与员工工作场所无礼行为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延飞;单一性别环境下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桂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冰;司法警校学员人格因素、主观应激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云;长春市大学生体质特征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肖三蓉;中学生人格特质、家庭环境对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智勇;管理人员人格测验的编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邹颖佳;不同人格特质、认知方式对图形推理水平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妍;Beck绝望量表中文版在农村使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10 管琳;Dickman冲动量表中文版在农村使用的信度、效度检验[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文化、语言、人格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登峰,崔红;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理论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的事物指向、他人指向和自我指向特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6 王卫丽;;顶岗支教实习中的师生和谐关系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郝秀芬;许秀文;黄金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赵永乐;何莹;;高校实习生心理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9 刘宗发;冉汇真;;师范院校实习生角色心理冲突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年14期
10 赵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海;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勇;;浅析法治与法治政府[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2 王睿;;试论法律对人的行为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3 钱大军;;法律与法律义务关联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1期
4 吴剑峰;秩序界说[J];法学评论;1992年03期
5 王林敏;;论民间习惯的边缘化[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任红杰;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4期
7 张洪涛;;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法社会学思考——以我国刑法和民法规范为主[J];东南学术;2007年01期
8 李可;程旭;;法律行为论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陈世荣;职权性法律规范论[J];法学杂志;1995年05期
10 吕曰东;;反对解释:规则与适用[J];山东审判;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田君;康巧茹;;从语言逻辑角度对法律规范词“必须”与“应当"的界定[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2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犯罪学思考——兼析佘祥林案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刘鸿钧;;关于建构法律逻辑的思考[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4 康巧茹;;探讨描述禁止类型法律规范命题内涵语义的方法[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苏武源;周东平;;论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对推进我国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6 魏建;;行为经济学与行为法经济学:一个简单介绍[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建刚;电子商务网站的行为模式与归责原则[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2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王琳;没“牙”的禁令吓不了人[N];东方早报;2007年
3 记者鲁小彬 通讯员张建;需挖掘传统文化法治元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喻中;法源于俗[N];检察日报;2005年
5 人造天堂;西门子行贿工会案启示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李道军;权力的本性[N];法制日报;2007年
7 王 旭;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徐育邋王晓红;引入良俗促和谐[N];江苏法制报;2007年
9 陈杰人;司法判决应当依据什么常理[N];南方日报;2007年
10 裴智勇;法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京波;论法律义务[D];山东大学;2008年
2 艾琳;南宋契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悦;论法的功能及其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志民;法律移植中的制度选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世超;我国当代民间调解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尹长松;弗里德曼的法律文化观[D];吉林大学;2007年
7 吴海燕;立法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功能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2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2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