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证的语用逻辑重构
[Abstract]:Pragmatic logic (illocutionary logic) is an analytical tool of speech act theory. It reflects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agmatic power and pragmatic 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pragmatic verbs and statements of pragmatic acts. Legal argumentation under pragmatic logic, as a pragmatic act, makes up for the lack of monotonicity of deductive logic, and makes up the linguistic form, semantics and pragmatic coherence of speech symbols. Pragmatic power is usual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eaker's intention, which depicts a possible world of expectations through speech. The mode of pragmatic logic is the progressive direction or transfer of pragmatic behavior.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normative structure of argumentation practice itself is the dynamic logic of dialogue practic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egal argumenta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function of logical connectives. It can construct the logical expression of propositions and provide a clear proof process for the judgment of true value.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D90-051;D90-05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年喜;;逻辑学、语言学与信息科学——论自然语言逻辑的学科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王克喜;;论辩与语言分析在佛教逻辑产生中的意义[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3 齐惠荣;;对英汉互译中缩句译法的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段宏立;浅说预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蔡曙山;白晨;衣新发;韩旭;;推理在学习与认知中的作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卢恋;;语言游戏论对语用逻辑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7 蒯振华;;信息焦点研究的语用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张春泉;;《公孙龙子》的术语学思想——兼析《荀子》与《公孙龙子》术语学思想的“共相”[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芮燕萍;;对语用行为的哲学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付习涛;言语行为与自然语言处理[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魏学锋;范林;梁成文;;智慧的表达:行政案件协调过程中法官模糊语言初探[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刘志丹;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敬华;;法律论证的效能:排除专断而非达成共识[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6期
2 黄金华;;法律论证的层次论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宾凯;;社会系统论对法律论证的二阶观察[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张美玲;;法律论证评价所体现的批判性精神[J];晋中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王晓;;论法律论证的立场:宽容的司法克制主义[J];法学论坛;2013年02期
6 汤晓江;;法律论证思维与司法中的法律论证运行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3期
7 徐梦醒;;法律论证与裁判智慧[J];政法论丛;2013年04期
8 梁庆寅;魏斌;;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雷磊;;文化与法律论证[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10 施俊文;;我国判决文书的法律论证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晓彬;;浅谈法律论证[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潘文爵;;法律为什么要论证——试论法律论证的可能[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Douglas N.Walton;唐凌云;;非形式逻辑方法和法律论证[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熊明辉;;法律论证及其评价[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郭志强;;论法律论证(摘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建萍;;疑难案件中的法律论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继成;;法律论证的四个基本前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熊明辉;;从法律论证到诉讼论证——谈谈法律论证逻辑研究对象的转变[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王s,
本文编号:2328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2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