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地区英美式法学教育模式之兴起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period of Kuomintang authoritarianism and the post-authoritative era, the European legal system followed, due to American policy towards Taiw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Soochow Law School, the Anglo-American mode of legal education emerged quietly. However, due to the historical choice of the Qing court and the lack of personnel, such as teachers and lawyers' organizations, there are not only the shackles of the European legal system and the mode of thinking, but also the unreasonable system of examination and selection,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Japanese colonization. The rise of Anglo-American legal education model in Taiwan is very difficult. Legal educ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should abandon the legal system as an analytical tool, calmly respond to the rise of the Anglo-American mode of legal education, and truly respond to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for legal talent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英才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敏;丁相顺;;私立法学教育与日本法制近代化的历史考察[J];法学家;2003年05期
2 陆静;王春连;;试论英美法对台湾战后法学教育的影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郑永流;;中国法圈:跨文化的当代中国法及未来走向[J];中国法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丽辉;;独特的名誉观——近代日本法律变化的精神动力[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李伟;;传统法律思想研究的近现代嬗变[J];北方法学;2013年06期
3 范雪飞;;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社会历史分析[J];江淮论坛;2011年06期
4 陶斌智;;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中日法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1年03期
5 杜焕芳;;中国国际私法学术之转型:立场、方法与视野[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宾凯;;社会转型关键期的法理学前沿——2012年国内理论法学研究成果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尹超;英美法律教育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范雪飞;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继受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丽辉;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民族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闻笛;从日本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形成透视日本法律移植[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瑾;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移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斌;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D];兰州商学院;2011年
4 何佳蓉;法制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探究[D];渤海大学;2012年
5 贾]/;云南法学本科学生培养状况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千帆;;从宪法到宪政——司法审查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8年01期
2 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22)[J];法学;1999年03期
3 王志华;;苏联法影响中国法的几点思考[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张晋藩;中华法系特点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5 崔钟库,金珍庆;东亚普通法论[J];法学研究;2002年06期
6 俞荣根;;正本清源 折中融西——重建新的中华法系[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何勤华,孔晶;新中华法系的诞生?——从三大法系到东亚共同体法[J];法学论坛;2005年04期
8 朱景文;;当代中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五十岚清,林青;为了建立东亚法系[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3期
10 刘广安;;中华法系生命力的重新认识[J];政法论坛;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文汇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桂芳;袁雪;;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法学教育模式比较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影;;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3 焦云娜;;论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3期
4 张颖;;美国案例教学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付媛媛;;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法学教育模式之反思[J];唯实;2009年11期
6 吴运琦;何莉;;中国法学教学方法改革趋势之反思[J];考试周刊;2007年44期
7 蔡彦敏,黄巧燕,赵彤;法学教育模式改革探索——来自中山大学法律诊所的经验[J];学术研究;2002年10期
8 王琨;李红梅;;论法学教育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一致与冲突[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1期
9 吴雪;;对我国大学法学教育目标的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1期
10 姜素红;论法律诊所教学法的价值[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海怡;李斌;;“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2 付兆丽;;两大法系刑事诉讼差导之比较[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萍;;借英美法系陪审制度鉴我国陪审现状[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照东;郭小东;;错位的“合同目的落空”——《合同法》第94条第1项评析[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赵海怡;李斌;;“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辉;;金融监管现代化:英美法系的经验与教训[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7 蔡先红;;浅议对公司法人格的否认[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冯绍雷;;市场经济立法中,,引入国际惯例的研究[A];1994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4年
9 池方景;;试论建立企业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必要性[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林梅;;论民事诉讼中确定举证时限的法律价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熊敏;海外投资再遇“国家安全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2 赵文群 广东省东莞市公职律师事务所;判例、案例和司法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周峗;貌合神离的英美法[N];法制日报;2011年
4 广州海事法院 辜恩臻;英美法系证据的“宽进严出”[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徐景和;英美法系判例制度的特点[N];学习时报;2005年
6 徐鹤喃;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特点是什么?[N];检察日报;2005年
7 李昌盛;英美法系的刑事“中间审查”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魏衍亮;英美法系的借鉴与我国的法律教育和民事立法[N];法制日报;2003年
9 杜 闻;英美法系先例制度的“破”与“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扬州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研究生 夏妍;市场经济与英美法系诚实信用原则的借鉴[N];江苏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艺;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郑天娇;美国优先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毛和文;论英美法系的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王浩;清末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于宏;英美法救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贺振华;刑事庭审中的人证调查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杨杰辉;刑事审判对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高峰;刑事侦查中的令状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剑虹;亲属拒证特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芝;20世纪日本对英美法的移植及其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艳;英美法准契约制度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3 闫丽娟;英美法系代理制度引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雷琼芳;我国的公司设立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许娜;论苏联法学教育模式对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俊;刑法中严格责任的中国化之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李敏;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D];苏州大学;2009年
8 赵奇志;英美法系公司发起人对公司成立前合同的责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董丹;基于比较视野下的我国裁判文书完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赵雷;浅析两大法系陪审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0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3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