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联考二十年:制度回顾与政策反思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w master's joint examination system for 20 years, asks the two core questions of "what to test" and "how to test", and reveals the lack of self-consistency in the content of the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ion, specialty, compounding and occupation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Master of Law,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method of classified examination and classified proposition, and the examination paper should be oriented to the aptitude test. Following the LSAT or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test, the examination content has no leg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examination paper is located in the achievement test, and adopts the proposition path of "judicial examination". The stress map of the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law and art forms the coh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lassified cultivation of academic and applied graduate students in law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教育部考试中心;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的改革与实践”(GFA111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园植;;法律硕士入学考试的缘起[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李玉虎;;我国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其改进途径[J];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何勤华;新时期中国移植西方司法制度反思[J];法学;2002年09期
4 孙笑侠;;法学教育的制度困境与突破——关于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等法律职业制度相衔接的研究报告[J];法学;2012年09期
5 方流芳;;法律硕士(J.M.)入学考试评析和改革思路[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6 霍宪丹;;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实践与反思[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姜朋;;现实与理想: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中外法学;2005年06期
8 王健;;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个政策分析[J];政法论坛;2009年03期
9 冀祥德;;论中国法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之必要——从以培养法学硕士为主转向以法律硕士为主[J];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大军;;新建还是复制——我国法学职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前景[J];当代法学;2011年06期
2 刘欣;;精英化与大众化:法学教育的目标导向[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郭纹静;刘新凯;;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现实困境及相应对策探讨[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刘拓;;2009年度法律方法研究综述[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0年00期
5 丁相顺;;比较法视野下的东亚法律人才养成制度改革[J];法学家;2009年06期
6 李玉虎;;我国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其改进途径[J];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7 沈福俊;;行政诉讼视角下法院与行政机关关系的法律规制——以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变革为分析起点[J];法学;2010年04期
8 王建国;;列宁的司法权思想述论[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7年00期
9 王满生;谷声燕;;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教育同质化问题及其改革思路[J];高教论坛;2011年09期
10 尹孟修;李利敏;袁震;;中国法律教育改革——受美国教育启发后的移植[J];法学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芳;中国法院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建国;列宁司法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建雄;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海珠;国家司法考试制度法制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赵力;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探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静;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D];郑州大学;2011年
4 袁伟伟;论我国行政诉权的保护[D];山东大学;2011年
5 霍妍;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何洪奇;法律硕士实践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晖;法律硕士职业化培养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学文;我国人大制度下人民法院的定位[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鸽;行政诉讼人民陪审员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华夏;行政诉讼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健;中国的J.D.?——评“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J];比较法研究;1996年02期
2 韩赤风;当代德国法学教育及其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3 郑永流;国家法律者自国家考试出——德国职业法律者培养和选拔模式一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陈林林;无罪推定原则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5 丁相顺;司法考试制度模式比较与中国司法考试的制度创新[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文正邦,孙洪坤;无罪推定的法哲学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霍宪丹;建构和完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的关键环节——论司法考试制度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J];法学评论;2002年04期
8 王俊民;“罪从判定”与“无罪推定”——评刑诉法修改增设“罪从判定”的原则[J];法学;1996年05期
9 李慧敏;;试论我国统一司法考试的三大转向[J];法制与社会;2008年30期
10 钱美兰;;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实施七年来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法治研究;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国艮;;2014安徽“4·12”联考申论解析[J];决策;2014年05期
2 刘道玉;;必须遏制大学联考招生恶性竞争[J];学习月刊;2011年01期
3 李小平;;十六省联考申论的变化与启示[J];人才资源开发;2013年11期
4 ;十三省市区实行公务员联考[J];共产党员;2010年11期
5 ;观点看法[J];观察与思考;2011年12期
6 熊丙奇;;焦虑从何而来[J];新民周刊;2013年15期
7 盘得胜;;文山:建机制促党组织书记履职[J];云南党的生活;2014年03期
8 方正根;梁文懋;;四级联考 从制度上确保公平公正——我省近年来考录公务员工作扫描[J];当代江西;2008年09期
9 张旭泽;台北中学生“叫改”[J];两岸关系;2001年10期
10 颜士州;;打出来的乖是假的[J];当代工人;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华新;;一道具有创新意义的试题[A];2006粤港澳天文研究与天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晶 通讯员 巩平;我省划定艺术专业联考分数线[N];湖北日报;2006年
2 张茧;“空姐、空男”6月专业联考[N];湖南日报;2007年
3 伍义涛 孙孝雷;西安指挥学院实行教学联评联考制度[N];人民武警;2007年
4 记者 王晶 通讯员 巩平;我省划定美术联考合格分数线[N];湖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敏;名校联考自主招生能否扩容[N];解放日报;2009年
6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只是一个过渡[N];文汇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翁小红;需推行民校联考制 减轻考生赶考负担[N];汕头日报;2010年
8 沈强;联考不足以彰显高招改革方向[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俞菀;高校“联考”两大阵营:会不会恶性竞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记者 唐景莉 杨晨光;高校联考不会导致生源恶性竞争[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涛;当前我国高校联考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方云钦;《中国论坛》对台湾地区大学联考制度的忧思[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雪梅;中国高等院校招生联考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新;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现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涂丹;中国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陈彬;台湾地区大学多元入学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45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4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