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自然体权利主体地位的理论证明

发布时间:2019-02-26 20:12
【摘要】:在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对生态环境及其中众多生存物的保护得到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传统法律制度中,自然体被作为法律关系之“客体”对待,即使是对自然体利益的保护亦通过对人类环境权的保护来实现,这种间接保护方式无法实现对自然体的根本保护,自然体有必要作为主体享有法律上之权利。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与偏执,客观地考察权利主体地位成立的合格性条件,我们会发现一个实体能否享有法律权利主体之地位,无关乎“理性”、“道德能力”等专属于人类的实质性因素,而是取决于该主体是否具备独立的、正当的、该当法律保护的利益诉求,对该利益诉求在法律上予以满足之可能性以及主体依据于该适格利益的行动可能性。依据于这三项条件对自然体成为法律权利主体的可能性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自然体拥有独立于人类的正当的利益诉求,且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体的这些利益诉求需要上升为法律权利,其权利由人类履行相应的义务与承担相应责任来实现;法律主体制度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过程表明该制度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主体类型不断更新、主体范围不断扩展的过程,何者能成为法律主体,完全取决于某一时期人们所能接受和承认的价值以及由当时的历史现实决定的通过制度对其进行保护的可能性,,主体地位的获得是一个价值问题,所以自然体成为权利主体并不具有逻辑上的障碍;而代理制度的存在则弥补了自然体因意识能力与行为能力缺失而无法主张与维护自身权利的不足,人类可以通过立法为自然体寻找合适的代理人,由代理人帮助自然体实现其权利。人类对自然体的代理权取得的效力来源在于法律的明文规定,而人类作为高等生物的性智觉悟与理智能力有助于我们合理确定自然体的正当利益的范围,因此自然体权利具有实现的行动可能性。基于此,自然体满足了法律权利主体地位成立的三个合格性条件,其成为权利主体并不具有理论上的障碍,且对自然体利益予以保护的现实紧迫性、全球众多环保组织的发展以及大量自然体权利诉讼的出现也表明了自然体成为法律权利主体的现实条件已经具备。 自然体能够作为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法律权利,但自然体的权利并不是绝对的,其无法与人的因素剥离开来,也只有在与人的关系中自然体才有成为权利主体的必要。对自然体权利主体范围以及自然体权利内容的确定取决于我们在看待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上持何种态度。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在该问题上都无法为我们提供一个合理的立场与标准,因为这二者在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时始终秉持一种“中心”原则,或者以人类利益为中心或者以自然体的利益为中心,而这无疑忽视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与时空差异性,且将人类与自然完全对立,势必无法解决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地域状况下的人与自然的冲突。针对该二者的缺陷,一种人际同构的法理念是必要的。人际同构的法理念摆脱了以往的“点”模式或“子”模式造成的人与自然的人为对立,而是在一种“关系”模式中动态地看待人类与自然体的关系,它将人类重新融入自然这个人类其实从未远离的生存大背景之中,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互助、互养的关系中来协调和处理人类利益与自然体利益的冲突,其终极追求乃是实现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谐与美丽。只有在人际同构的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合理地确定自然体权利主体以及权利内容的范围,自然体权利主体理论才能够得到最好的诠释与解读,人类也才能通过对自然体正当利益与主体地位的承认重新找回自身在自然界中应有的定位,真正成为一个完满的“人”,也才能实现自身作为自然界中最高级、最智能生物的类的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振;;海洋环境损害赔偿主体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4期

2 王吉林;陈晋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卢结针;;论人权中经济与社会权利——解读《司法保障人权的限度——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1年17期

4 潘翠云;;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保护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5 杜学文;;试析和平权之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兼评人权之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7 刘小红;郭忠兴;陈兴雷;;农地权利关系辨析——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08期

8 冯祥武;;男职工生育保险待遇问题的探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宁军;;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权利与权力平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龙晟;;诉讼基本权及其入宪[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爱明;郑惠玲;;环境权的宪法增设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2 孟庆垒;;自然物权利论争综述[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梁洪学;魏震铭;;我国农村土地权利主体演进及其权利的完善——基于新中国60年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视角[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孟庆垒;;主流环境权理论的错位与出路[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6 禹金彪;胡蝶;罗熊;陈勇;;江西吉安至莲花高速公路建成前后景观生态变化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高明华;;企业和市场的角色[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8 张晓山;;土地市场:重塑权利主体[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克亮;朱晓东;;基于ICZM的厦门同安湾水环境污染管理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端;;核素“谷式”图与核结构[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中册)[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法院 曾照旭;浅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主体的确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雪冬;权利觉醒之后,要求权利自觉[N];文汇报;2011年

3 新华;自然体香哪里来?[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4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理室主任、研究员 胡水君;权利需要道德根基吗[N];解放日报;2011年

5 山西省阳城县国土资源局 赵云雷 徐选余;同一地块上矿权和土地权利主体宜为同一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6 朱磊;权利主体和范围等诸多难题待解[N];法制日报;2008年

7 蔡卫华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关于土地权利主体登记的几个常见问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8 中国消费者报 岳纲举;非物质文化遗产 谁的“奶酪”[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云 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谁的“奶酪”[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居方祥;法人能否成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N];经理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仲岩;基于权力—权利系统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耿新建;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仲崇玉;法人人格学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黄捷;论程序化法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陈梦坤;论社团主体的法律属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周晓唯;经济主体及其权利: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法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9 杨如彦;公司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张龙;行政知情权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晓欢;自然体权利主体地位的理论证明[D];吉林大学;2012年

2 胡黛丽;论自然体环境权[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杰赓;环境权主体的界分[D];吉林大学;2006年

4 黄奇萃;记者权利及其救济[D];复旦大学;2012年

5 郝洪伟;能动司法视野下权利的司法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卢璐;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周小平;地方自治的法理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8 谌丽;论森林资源权利[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慧婷;海上侵权行为法主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10 李育;刑事被害人诉权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31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431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f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