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家学”的新篇章: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法家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8 22:27
【摘要】:在近代中国兴起的"法家学"思潮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法家学"是重要且独具特色的一支。此种"法家学"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创立,在1940年代达空前盛况。从法学的角度看,它主要是对"法家者流"的认知与评价,尤其是对法家"法治"思想的阐释。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其方法论,包括从社会史到思想史的研究路径,正视思想史的生动性和复杂性,重视文献的考订与审查以及准确把握古书文字、术语的含义。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思想学术方法的统一,促成马克思主义"法家学"的生长、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添;;抗战时期延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发展[J];人民论坛;2012年08期

2 孙旭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述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孙旭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述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涂光久;苏中立;;试论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精髓[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5 侯且岸;;略论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运用[J];党校教学;1988年01期

6 叶建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J];浙江学刊;1994年01期

7 瞿林东,林甘泉,龚书铎,庞卓恒,田居俭,于沛,张磊;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如何深入[J];求是;2000年11期

8 牛方玉;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视角——重评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之争[J];理论学刊;2004年04期

9 张兹暑;;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J];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03期

10 陈前;论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7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杜蒸民;;试评郭沫若的中国古史分期和“百家争鸣”的学说[A];郭沫若研究(第十辑)[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团结报;2013年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沙健孙;研究历史 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陈前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4 董欣洁;我院世历所举办“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凤娜;筑牢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强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顾言;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晓为;准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史学[N];光明日报;2001年

8 李红岩;晚清“新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记者张微;实施管理强院战略 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艳国;要重视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2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航;简论侯外庐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探索[D];河北大学;2015年

4 马英姿;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6 张美丽;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8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雷萱;民国时期吴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绍樱;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3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53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1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