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执法对中国治理海外商业贿赂的借鉴

发布时间:2019-11-17 05:18
【摘要】:中资企业的海外商业贿赂问题引人关注,现有的处置工具无法有效发挥预防及规制海外商业贿赂的效果。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执法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利用"组织体量刑指南"以及审前分流制度等技术性工具,促进美国企业施行有效的合规计划,进而净化市场环境,对于中国规制海外贿赂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在刑罚量定中考虑多种因素,将合规或内控作为减刑情节予以引入,并有限度地适用暂缓起诉制度,能够有效规制中国企业的海外商业贿赂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卢建平;张旭辉;;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黎宏;国际商业活动与反腐败——从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中得到的启示[J];人民检察;2005年11期

3 张泽涛;;规范暂缓起诉——以美国缓起诉制度为借鉴[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3期

4 赵骏;吕成龙;;《反海外腐败法》管辖权扩张的启示——兼论渐进主义视域下的中国路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淑女;;试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宋聚荣;浦爱华;;暂缓起诉制度研究[J];中国司法;2006年11期

3 刘书兰;周玲;;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存在的根源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01期

4 蒋煜宏;;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中国企业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09期

5 陈常;;暂缓起诉制度的立法构想[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4期

6 吴柳艳;;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0期

7 洪德琨;许宗鹏;谢晓春;;浅谈宽严相济政策下我国缓起诉制度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年30期

8 范宁怡;;中外暂缓起诉制度比较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9 罗斌;罗素君;;设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法理基础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31期

10 郭菁;;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袁杜娟;论跨国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刘磊;滥用公诉权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黄宝荣;中国国有企业廉实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马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杨鹏;修复式正义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何平;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几个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秀芳;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之解读与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彭哲;行刑社会化视野下的缓刑[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雪;暂缓起诉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明;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D];河南大学;2011年

5 陈东平;刑事和解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艾超;论暂缓起诉制度及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吴竞东;跨国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高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靳国强;几起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法理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薛涛;中国国有企业贿赂犯罪控制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暂缓不起诉”的宪法性审查[J];法学杂志;2003年05期

2 庄绪龙;;涉外商业腐败犯罪适用我国刑法若干问题研究——以上海“力拓案”为逻辑起点[J];法治研究;2010年02期

3 赵秉志;;国际社会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经验及借鉴[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何力;;中国海外投资与美国FCPA的域外适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周海军,胡水清;“暂缓不起诉”制度的合法性缺失及其整合[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章建新;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试行暂缓起诉的思考[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刘桃荣;对暂缓起诉制度的质疑[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03期

8 蒋熙辉;;论公司犯罪中责任人员的范围确定[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2期

9 黄京平,刘中发,张枚;暂缓起诉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建——兼论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适用暂缓起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林亚刚 ,何荣功;论“共谋”的法律性质及刑事责任[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杜娟;;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我国域外管辖的冲突及启示[J];理论前沿;2009年04期

2 赵文艳;;初窥美国反海外腐败法[J];法制与社会;2010年2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旭;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反贿赂条款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2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62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