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调整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纯;;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建设和谐社会题中之要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张传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卢静;张悦;;转变刑事诉讼理念 适应和谐时代精神[J];前沿;2011年12期
4 张传泉;;和谐社会出场中的社会公平[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张文娟;;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经济师;2011年08期
6 蒋慧银;;思想政治教育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不同阶段中的作用[J];华章;2011年13期
7 惠蔚航;;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8 张留营;;浅议当前家庭暴力[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9 孙明阳;;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10 肖扬伟;;论行政公正及其实现——一种和谐社会的视角[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伟;陈党;;完善法律机制 化解社会矛盾以构建和谐社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晓静;许月潮;李慧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4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5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盖玉彪;陈伟;;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军事司法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许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出狱人保护制度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刘晓梅;;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安;竞争失灵与法律机制[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常东帅;全力构筑公平公正的仲裁法律机制[N];四平日报;2010年
3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 胡汝银教授;完善收购兼并法律机制[N];证券日报;2003年
4 ;印度托运人要求建立法律机制[N];国际商报;2005年
5 江平;公司管理法律机制要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2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课题组;完善券商退出法律机制势在必行[N];中国证券报;2004年
7 江 平;完善公司管理法律机制需要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8 孙贤程;法律机制:最有效的“常规武器”[N];建筑时报;2004年
9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吴琦幸;建立相应法律机制鼓励国人慈善捐款[N];东方早报;2005年
10 长天;回顾我国器官移植发展历程[N];医药经济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岩;财团法人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3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4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劲松;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调整机制[D];安徽大学;2007年
2 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杨静;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危机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小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年
5 顾晓卿;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秋娟;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胡涛;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公平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刘跃亭;加快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文大山;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任占弟;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新市民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9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9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