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克制的司法能动主义

发布时间:2017-03-25 15:05

  本文关键词:克制的司法能动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一种司法哲学理念,司法能动主义起源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滥觞于一种自由主义的宪政传统,旨在推进法治进程向前发展以及促进实质公平正义。围绕这一总目标,历史上的司法能动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又演化出许多新的现代内涵。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是一对永远处于博弈状态的司法理念,而我国的司法实践发展,也经历了由能动到克制又转而提倡有所克制的能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最高法院提出的能动司法,是司法能动主义在我国社会背景下的特殊形态,其与司法能动主义在政治形态背景、哲学基础、实践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在运作目标,价值取向等方面又有共通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两大法系语境中的司法能动主义的综合考察,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倡一种有所克制的司法能动主义。首先,通过对司法能动主义词源的探究,梳理司法能动主义在西方语境中的发展过程,归纳出其丰富的现代内涵,为我国能动司法概念的界定,拟出对照范本。同时通过对比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指出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结合前述归纳出来的现代司法能动主义的内涵,从德国与法国的司法实践中,发掘司法能动主义在这两个国家的实践内容和过程,并指出其对我国推行司法能动主义的启示,即从相同法律传统国家的实践来看,我国提倡能动司法有其正当性,但同时必须对司法能动主义的固有危害保持警惕。然而我国最高法院提出的能动司法,与西方司法能动主义在概念上并不能完全重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能动主义与克制主义通过博弈交相转变,其中能动司法,是司法能动主义在我国引起的一场深刻司法意识变革。通过对我国能动司法提出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和公民意识背景的考察,以及与西方司法能动主义的对比,从内容、典型实践形式、和特点三个方面,揭示我国能动司法这一特殊理念的蕴含。由于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难题,对司法活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结合我国的现实背景,能动司法在我国的提出和施行有其必要性,但是基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基础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如果一味的激进的扩张司法能动主义,不仅无法达到司法能动主义保障民主的目的,反而会损害民主正当性和扭曲司法职能。因此提倡对能动司法进行克制,以寻求更为理想的司法能动主义。
【关键词】:司法能动主义 能动司法 克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0.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引言8-10
  • 2 司法能动主义的历史之维10-16
  • 2.1 司法能动主义词源及定义10-13
  • 2.1.1 词源——司法审查的起源10-11
  • 2.1.2 司法审查的发展11-12
  • 2.1.3 司法审查的现代转型12-13
  • 2.1.4 司法能动主义本土定义的多样化13
  • 2.2 司法能动主义的现代内涵13-14
  • 2.3 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14-16
  • 3 大陆法系传统中的司法能动主义16-21
  • 3.1 大陆法系传统对司法能动主义的态度16
  • 3.2 德国法律实践中的司法能动主义16-18
  • 3.3 法国法律实践中的司法能动主义18-19
  • 3.4 启示——中国应当推行克制的司法能动主义19-21
  • 4 当代中国的司法能动主义21-31
  • 4.1 当代中国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的转变历程21-22
  • 4.2 我国司法能动主义研究的兴起22
  • 4.3 实务界与学术界的主流态度22-23
  • 4.3.1 实务界的态度23
  • 4.3.2 学术界的态度23
  • 4.4 提出能动司法的当代背景23-25
  • 4.4.1 社会背景23-24
  • 4.4.2 政治背景24
  • 4.4.3 公民意识背景24-25
  • 4.5 我国能动司法的内涵25-31
  • 4.5.1 司法能动主义与我国的能动司法25-26
  • 4.5.2 我国能动司法的主要内容26
  • 4.5.3 我国司法能动的实践形式26-28
  • 4.5.4 我国能动司法的特点28-31
  • 5 克制:理想的司法能动主义31-39
  • 5.1 中国施行能动司法的必要性31-35
  • 5.2 司法能动主义必须具有克制性35-39
  • 5.2.1 为何克制35-36
  • 5.2.2 何谓克制36
  • 5.2.3 如何克制36-39
  • 结语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应星;;行政诉讼程序运作中的法律、行政与社会——以一个“赤脚律师”的诉讼代理实践为切入点[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李华;王存河;;司法权的定位和功能[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杨靖芳;;论美国宪政对即时多数的限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林林;;邓玉娇案的法文化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9年06期

6 黎敏;;联邦制政治文化下美国检察体制的历史缘起及其反官僚制特征[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7 魏晓娜;;辩诉交易:对抗制的“特洛伊木马”?[J];比较法研究;2011年02期

8 柯阳友,吴英旗;民事诉讼当事人真实义务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吴如巧;;分工协作:民事诉讼证据收集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定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友好;;激情过后的冷思考——《漂移的证据法》简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敏;;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及推进路径[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孙振庆;;法官形象定位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以群众司法需求和法官职能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唐墨华;;民事撤诉程序的异化与复归——以保障审判权的合轨运行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陈盎然;李琛;;并不仅仅是“接力赛”——刑事法官阅卷行为的观察、反思与展望[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蔡东丽;;司法能动与司法自制之间——罗斯福新政与联邦最高法院司法理念的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6 张进海;;中越产品质量法监管体制比较与借鉴[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7 张晓璐;;指标之外的公正——从心理学实证分析司法公正感受度[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8 刘国如;;合议庭“异议厌恶”的心理解析与规制疏导[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9 李琛;;走出钱穆制度陷阱:刑事法官阅卷“接力赛”引发的追问与反思[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10 王翠敏;;公益、私益融合下环境侵权群体性诉讼的重新界定[A];2014 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问题研究——2015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夏泽祥;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胡元聪;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牛忠江;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冲突的法律平衡[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崔振魁;当前我国行政权力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潍;美国司法独立的早期史[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顾寅跃;1937年“宪法革命”与美国最高法院的转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高光辉;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制变革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韩鹏华;从界限维度探析能动司法的困境与突围[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群;秉持一种温和的司法克制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8 汤明;美国联邦法院反垄断判例的历史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俊伟;对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思考[D];宁波大学;2011年

10 杜宇翔;司法能动视野下司法与传媒关系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克制的司法能动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67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a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