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不强人所难初论
发布时间:2020-06-04 01:09
【摘要】:“法律不强人所难”是来自西方的一句著名的法律谚语,在郑玉波先生所著的《法谚》一书中,对于法律不强人所难这句谚语进行了剖析。法律不强人所难,对应的最贴切的理论就是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核心精神。期待可能性理论源于著名的“癖马案”。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案件,如天津大妈摆地摊气枪案、聊城于欢案等,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为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某些特性,做出了让广大民众无法接受的判决,体现出了“法律强人所难”的一面,而隐藏在这些判例背后的,是那些体现出“法律强人所难”这种有违法理和情理的法条。因此,如何避免“法律强人所难”现象的继续发生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思考的。文章首先从郑玉波先生所总结的《法谚》中的“法律不强人所难”这句法律格言出发,剖析了这句古老法谚的内涵,接着着重分析了体现这句法谚精神的期待可能性理论。自然,本论文的重点不在于介绍“法律不强人所难”,而在于剖析“法律不强人所难”的大环境下的某些体现“法律强人所难”的判例和法条,通过对这些体现“法律强人所难”的判例和法条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找出当今社会仍然存在“法律强人所难”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通过对“法律强人所难”现象的分析,寄希望于在以后的立法过程中,能够将这类法条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从而体现“法律不强人所难”的精神,充分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精神。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目前对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拘泥于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点的研究,对于这个理论所包含的“法律不强人所难”这句古朴谚语所体现的方面的这个面的研究比较少,并且很少有文章专门分析“法强人所难”这个状况,具体到分析法条和案例的文章就更是少之又少。本论文通过对具体案件的梳理和分析,对具体法条的分析,将“法律强人所难”的这一方面与“法律不强人所难”这个大环境放在一篇文章里面,进行一个对比,在肯定大环境的同时,揭露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对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0
本文编号:2695658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钱叶六;;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及限定性适用[J];法学研究;2015年06期
2 谢晖;;法治思维中的情理和法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3 赵慧;赵栩莹;;论期待可能性引入我国刑法的可行性[J];学理论;2011年25期
4 陈晓琳;期待可能性之人本法哲学透视[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张树芳;论刑法研究中的期待可能性问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屈学武;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基于受虐女性杀人命案的法理分析[J];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军;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95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69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