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战国时代的黄老“法”理论

发布时间:2020-06-05 10:43
【摘要】: 黄老学说中的“法”概念发端于战国初期,至战国中后期形成一套理论体系。黄老“法”理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西周以来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理论方面的缺失,其方法则是“援法入道”,即试图从天道出发,推衍出社会应当遵循的法则。黄老“法”理论的兴衰演变和时代思潮、政治实践密切相关,并对西汉以后的儒学正统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的写作,以“法”概念的内涵演变为线索,分六章论述。 第一章旨在讨论黄老“法”理论的出现背景。西周以来,法律渊源庞杂,社会秩序的合理性论证并不完备。延至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对此问题均有关注,然而其思路仍未传统模式;儒、墨相攻之处,新理论诞生了。 第二章主要考察黄老“法”理论的产生,及其基本主张。黄老学说选择“法”字作为其社会规则的代称,有其原因所在。战国之前,“法”字并不常见,而黄老学说以“法”作为其核心理论,并赋予其哲学意义的时候,“法”的内涵便具备了体系化特征。黄老学说认为“法”和“道”相为表里,但对“道”的描述,主要是通过对“天地”、“四时”等概念的物质形态化完成的。“道”与“法”的转化关键在于审核刑名,而对“名”的不同态度,使道家之黄老、老庄两派发生分野。 第三章所讨论的“无为”,是支撑黄老“法”体系成立的重要概念。“法”由“道”所衍生,因此排斥个人私智参与其中;循天道而不妄为谓之无为。无论是布设法网还是执行法律,“无为”都是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思想状态。本章尤其考察了作为政治意义上的无为措施当如何具体运作,并结合相关制度加以分析。无为立法的理论并不周延。为了使静态的法网和动态的社会紧密结合,黄老学说又提出了“刑德”的理论。 第四章进而对“刑德”与“法”的关系加以考察。“刑德”的出现是为了补充“无为”的不足,而“刑德”本身已经预示了“无为”的漏洞。刑德必须在无为的框架内运行,这使刑德的执行者举步维艰。刑德理论最终发生了裂变,裂变导致两个极端产生:其一是变刑德为刑赏;其二是变刑德为宗教(以及数术)。前者张扬君权,后者鼓吹神道,但其结局都令“天道推人事”走向歧途,并同时宣告“无为立法”理论的破产。 第五章重点分析战国秦汉之际,黄老“法”理论走向工具化的过程。战国末期,黄老学说关于“法其所以为法”的困惑不断加深;“各因其宜”的思想却被广泛认同。黄老学说自身的困境导致其生命力不再,而“法”的内涵亦悄然改变。 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此章首先对黄老“法”概念的演变进行了梳理,进而探讨概念演变和学说兴衰的原因,最后对此派“道法”思潮的历史意义作了简要评价,并对法律秩序形成过程中,哲学的功能进行了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石桥;徐国强;于明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内部控制思想考略[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2期

2 王日华;;道义观念与国际体系的变迁——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J];国际观察;2009年01期

3 楚欣;;历史是一面镜子——读《邹忌讽齐王纳谏》[J];炎黄纵横;2006年06期

4 辛万翔;曾向红;;春秋战国时期存在“国际法”吗?[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5 国卿;;郡守·太守·京兆尹[J];军事历史;1983年07期

6 赵诗文;;不受人鱼 其鱼长存[J];军事经济研究;1988年04期

7 孙守方;;兵役制度溯源[J];中国民兵;1992年02期

8 黄朴民,,徐勇;战国时期的军事训练及其时代特色[J];军事历史;1994年05期

9 唐生寿;;不妨学学齐威王[J];党的建设;2005年09期

10 朱红林;;战国时期国家法律的传播——竹简秦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晓黎;;呼和浩特地区战国时期货币经济[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图娅;佟鸿举;;呼和浩特博物馆馆藏部分战国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3 白秦川;;铲形币在战国时称“布”证据不足[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4 苗润莲;;秦连横的衍变及其作用[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5 胡汉光;;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出土的战国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6 胡汉光;;内蒙古清水河县再次出土窖藏战国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7 周祥;;论战国时期的直刀币[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8 宋治民;;关于成都金沙遗址时代的探讨[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张文芳;吴良宝;;战国货币地名用字考察及相关问题讨论[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10 王瑛;;呼市罗家营乡发现战国甘丹布[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谭勇邋通讯员 王玮萱;焦作惊现战国时期“殉马坑”[N];河南日报;2007年

2 沙洲;乳品企业进入“战国时期”[N];经理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刘智利;津门中医海纳百川[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王宇天;“自毁长城”何时休[N];华东旅游报;2008年

5 彭曦;石鼓作成于战国的铁证[N];光明日报;2010年

6 深圳商报驻东莞记者 王海荣;东莞挖出战国古村落[N];深圳商报;2006年

7 马玲;文物普查又有新发现[N];朝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震;战国时期的摩托棋局[N];中国企业报;2001年

9 刘秀君;倾听历史回声 把握时代脉搏[N];邯郸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郭青;长安区发现大型战国时期秦陵园遗址[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沛;战国时代的黄老“法”理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陈博;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D];西北大学;2003年

3 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池桢;静静的思想之河——战国时期国家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宁国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道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张继军;先秦道德变迁论[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陈荣庆;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D];西北大学;2007年

8 顾玉才;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战国时期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胡海迪;黄老之学与汉初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李桂民;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丽琼;战国时期列国置相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山青;战国时期韩国政治的兴衰[D];河南大学;2010年

3 王晓博;从货币角度看战国时期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繁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蔡s

本文编号:2697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697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