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唐律》中家族主义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1-02-03 09:22
  家族主义是为了维护本群体的利益,以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婚姻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理念。它的形成受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文化与历史渊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西周时期,以家族主义为内容的宗法制成为国家的重要制度,如果以宗法制作为家族主义出现的标志,那么家族主义应该是产生于西周时期。“家族主义”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快速成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集大成于唐代。《唐律》作为封建法典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法律史上也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之所以唐律有如此高的地位,就是因为它做到了“礼法合一”,以及因此表现出来的高度成熟性。而“礼法合一”中的“礼”就是以家族主义为内核的儒家思想。其中家族主义在《唐律》中的体现主要有维护家长的权威、“准五服以治罪”原则和亲属相隐。父权家长制在中国的家族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家族制度。家长是家族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一个家族中,一般由年长且德高望重的男性担任族长,族长是整个家族的家长,对于整个家族事务进行管理。家长对家庭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家庭财产处分权、子女卑幼主婚权等,也包括不孝罪。晋代为了“峻礼教之防”,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律原则。“五服”,即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远近亲疏及尊卑,共...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家族主义概述
    (一)家族
        1.家族的概念
        2.家族的范围
        3.古代家族的产生与发展
    (二)家族主义
        1.家族主义的概念
        2.家族主义的产生
        3.家族主义的表现
二、秦至南北朝时期家族主义在法律制度的体现
    (一)秦汉时期法律中家族主义的确立
        1.对家长权威的维护
        2.“不孝”罪的规定
        3.亲属缘坐
        4.“亲亲得相首匿”
    (二)魏晋南北朝法律家族主义的发展
        1.“准五服以制罪”
        2.存留养亲
三、家族主义在《唐律》中的体现
    (一)维护家长权威
        1.家庭财产处分权
        2.子女卑幼主婚权
        3.关于“不孝”罪的规定
    (二)“准五服以制罪”原则
        1.亲属间杀伤
        2.亲属间相奸
        3.亲属间相盗
    (三)亲属缘坐
    (四)“同居相为隐”
四、《唐律》中的家族主义对后世的影响与评价
    (一)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1.维护家长权威
        2.“准五服以制罪”原则
        3.容隐制度
    (二)对当代容隐制度的影响
    (三)对《唐律》中家族主义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家族主义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及当代价值[J]. 游志强,杜力夫.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2]家族主义与中国古代刑法[J]. 刘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05)
[3]浅谈我国古代刑法与家族主义[J]. 张燕鹏.  法制与社会. 2016(35)
[4]传统无讼理念与当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J]. 邹亚莎.  法学杂志. 2016(10)
[5]家族主义对中国传统法之影响——以刑事法为考察中心[J]. 高学强.  青海社会科学. 2015(05)
[6]家族主义对唐代法律及司法制度的影响[J]. 叶书瑞.  兰台世界. 2014(15)
[7]家族本位视角下的法律儒家化[J]. 张德美.  比较法研究. 2011(03)
[8]无讼与中国法律文化[J]. 郑玉敏.  东北师大学报. 2004(03)
[9]论家族主义的内涵及其与儒家文化的关系[J]. 贾新奇.  哲学动态. 2004(02)
[10]论儒家伦理的家族主义与超家族的关怀[J]. 贾新奇.  宁夏社会科学. 2004(01)



本文编号:3016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016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f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