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习俗、法规与社会——对清代巴县地区“减租”习俗的法律社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6 05:10
  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租佃关系"时,除"租制""租额"等问题外,还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减租"。但是学界对于减租的具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官方的减租规定上,而对于民间原有的减租习俗研究不够。本研究首先从清代减租规定的前后变化入手,切入对于减租习俗的理解。随后利用清代巴县诉讼档案中与减租相关的案例,探讨租佃契约中对"减租"习俗的规定,指出"如年欠丰,照市纳租"的重要性。并以巴县档案中涉及减租的具体案件为例,详细分析"减租习俗"的具体实施过程,说明在减租过程中团邻、团众参与的重要性。正是在"团"的参与下,"照市纳租"习俗才得以形成。最后,联系在四川地区"团"的重要社会意义,论述中国传统社会中习俗、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清代政府的田租“减租”规定——法规与习俗之间
二、巴县档案租佃契约中的“减租”规定与起源
    (一)巴县地区“照市纳租”减租习俗的起源
    (二)从租佃契约来理解“照市纳租”的意义
三、“减租”习俗的具体实施——“如年欠丰,照市纳租”解
    (一)“减租”习俗中的“照市纳租”
    (二)“减租”习俗的具体运作过程
结语:“减租”习俗与“团”之关系——一个理论探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中期的团练与乡村社会——以巴县为例[J]. 梁勇.  中国农史. 2010(01)
[2]民间规范与习惯权利[J]. 谢晖.  现代法学. 2005(02)
[3]论清代蠲免政策中减租规定的变化——清代民田主佃关系政策的探讨之二[J]. 经君健.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6(01)



本文编号:3020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020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