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然法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然法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选取我国著名法学家吴经熊的自然法思想为研究对象,从沟通和超越东西方的角度对其法律思想演变进行分析,概括出吴氏自然法思想的主要面貌和总体特征,最终尝试对其自然法思想的理论贡献予以评述。本文首先基于吴氏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分别从超越西方法理学和超越中国法传统两个方面,分阶段地展现吴氏法律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在对吴氏思想演变过程的展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吴氏在经由对西方法理学的反思以及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中走向一种融合东西方的自然法思想。继而,本文对这一自然法思想进行总结,并认为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可归结于:超越恒常与变化、沟通此岸与彼岸以及直觉的方法。实际上,这三个方面也是吴氏本人的精神气质特征,其思想努力的方向以及其自然法思想有所贡献之处。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本文尝试对吴氏自然法思想的理论贡献进行评价,初步认识到吴氏的贡献在于,致力于消除人们对于自然法存在的误解,为自然法正名;并且从对自然法的基础地位、自然法的意义以及自然法与信仰之间的关系的探讨中为自然法进行辩护;尤为重要的是,他尝试提出一个超越东西方的自然法理论并为之努力,在这一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精神共通之处,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之间互相映证、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发扬之处。这一超越东西方的自然法因其植根于“人性”基础的思考以及对普遍价值的追求,因而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法,因而才是真正的自然法。由此看来,吴氏是一位自然法理论坚决的拥护者和倡导者,在当代众多复兴自然法的声音中,我们必须认真聆听吴氏伟大的智慧。他不仅对中国法学和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价值,而且对整个世界也具备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法 吴经熊 超越东西方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吴经熊生平简介8-9
- 1.2 研究现状9-11
- 1.3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11-12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12-14
- 第2章 超越西方法理学的历程14-28
- 2.1 多元的法律观(1933年之前)14-21
- 2.1.1 调和霍姆斯与施塔姆勒15-17
- 2.1.2 结合法律科学与法律哲学17-19
- 2.1.3 矛盾的自然法思想19-21
- 2.2 反思西方法理学(1934-1937)21-24
- 2.2.1 相对论的自然法思想21-22
- 2.2.2 怀疑论的时代22-23
- 2.2.3 法学的发展趋势23-24
- 2.3 基于托马斯主义的综合(1937年之后)24-28
- 2.3.1 自然法的永恒法基础25-26
- 2.3.2 作为人法之渊源的自然法26-27
- 2.3.3 公益乃法律之目的27-28
- 第3章 超越中国法传统的历程28-38
- 3.1 信奉朴素的“天道”观(1931年之前)28-32
- 3.1.1 对“天道”的敬仰29-30
- 3.1.2 老子的自然法30-31
- 3.1.3“理”与自然法31-32
- 3.2 批判中国旧法制的哲学基础(1931-1933)32-35
- 3.2.1 天人交感的宇宙观33
- 3.2.2 道德化的法律思想33-34
- 3.2.3 息事宁人的人生观34-35
- 3.3 肯定并挖掘中国的自然法思想(1933年之后)35-38
- 3.3.1“道”与自然法35-36
- 3.3.2 孟子的人性论与自然法36-37
- 3.3.3 良知与自然法37-38
- 第4章 对吴氏自然法思想的总结38-48
- 4.1 超越恒常与变化38-41
- 4.1.1 联结永恒法与人法39
- 4.1.2 自然法则的核心与边缘39-40
- 4.1.3“道成肉身”与自然法40-41
- 4.2 沟通此岸与彼岸41-44
- 4.2.1 追问法律的目的42-43
- 4.2.2 人法的作用43
- 4.2.3“下学而上达”43-44
- 4.3 直觉的方法44-48
- 4.3.1 认识自然法的方法45-46
- 4.3.2 复归“赤子之心”46-47
- 4.3.3 中国的妙悟47-48
- 第5章 吴氏自然法思想的理论贡献48-62
- 5.1 为自然法正名49-54
- 5.1.1 重塑实践理性观50-51
- 5.1.2 走向“人格主义”51-52
- 5.1.3 复归唯实论基础52-54
- 5.2 为自然法辩护54-56
- 5.2.1 自然法的基础地位54-55
- 5.2.2 自然法的意义55-56
- 5.2.3 自然法与基督信仰56
- 5.3 探索超越东西方之路56-62
- 5.3.1 所谓东西方57-58
- 5.3.2 中国的贡献58-60
- 5.3.3 经由自然法的超越60-62
- 结语 他灵魂的欲望即是他命运的先知62-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69
- 附录 吴经熊法学著作年表69-8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王国平;;吴经熊与近代中国宪政现代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孙伟;;吴经熊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4期
3 于霄;;如果历史可以启迪未来 从《吴经熊与近代中国法制》看法学教育[J];检察风云;2010年17期
4 丁洁琳;;吴经熊与民国宪政[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王健;超越东西方:法学家吴经熊[J];比较法研究;1998年02期
6 林海;;吴经熊:“超越东西方”的中国法律人[J];法律与生活;2013年23期
7 任显楷;;“优游圣道中,涵泳彻朝夕”——谈吴经熊《圣咏译义初稿》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互动[J];圣经文学研究;2011年00期
8 范素;;图书·社会[J];书城;2005年06期
9 董立强;;吴经熊:超越东西方的法学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1期
10 王红育;;吴经熊与他的著作[J];中国天主教;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秀清;;从结拜兄弟到法科同窗——吴经熊与徐志摩早期交谊之解读[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2 谌洪果;;充满爱恋、挣扎和希望的这方热土:以吴经熊《超越东西方》为个案看中国宪政的历程[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3 马聪;;无数对立事物的调和者——吴经熊对霍姆斯的解读[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喻中;吴经熊思想年谱写意[N];检察日报;2010年
2 思郁;吴经熊:一位法学家的精神之旅[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韦成(自由学人);中西合璧吴经熊[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张如安;“超越东西方”的追求[N];宁波日报;2007年
5 杨键(自由撰稿人);“我一生都在寻找一位母亲”[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曹东;一个人及其时代的荣辱与悲欢[N];检察日报;2014年
7 曹东;法学大师的书信往来[N];检察日报;2014年
8 近代史学者 傅国涌;民国宪法中的教育经费比例[N];深圳特区报;2014年
9 毕苑;求知与灵修:《吴经熊自传》中的文化激荡[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明莉;吴经熊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孙伟;吴经熊法律实践研究(1917-1949)[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仇伟伟;吴经熊论法的艺术[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李宁;吴经熊自然法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牛宁;吴经熊司法思想探析[D];河南大学;2015年
4 胡成;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志友;吴经熊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琳琳;吴经熊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亚楠;论吴经熊宪法思想[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然法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6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