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以载道——荻生徂徕的中国法研究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1 17:48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随着儒学在日本的复兴及以《大明律》为代表的中国法及相关律学作品大量传入日本,引发了日本儒者研究中国法的热潮,荻生徂徕的《明律国字解》就是其中最为卓越的释律作品之一。徂徕的中国法研究,与同时期明清律学家注律侧重司法运用不同,其主要着力于字词名物的训诂和典章制度的译介,并力求对中国法进行"本土化"诠释,以便让更多的日本士庶领会到中国法的精髓。徂徕的中国法研究,随着其蘐园学派的学说扩散,而得以风行于世。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法在日本的传播,且因中国法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故而徂徕此类研究,同样是儒学传播的一环,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日本对中国法的继受,对司法活动,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一、徂徕所处的时代、生平和思想梗概
(一)徂徕所处的时代
(二)徂徕生平略述
1.少时颠沛(1666—1690)
2.教授芝浦(1690—1696)
3.入仕柳侯(1696—1709)
4.讲学蘐园(1709—1728)
(三)徂徕的治学方法和学说要旨
1.回到经典本身(古义)
2.通经须先识字(古文辞)
3.由辞入道
1.效法圣人,学贵自得
2.先王之道,在事不在理
3.儒者进取,经世致用
二、徂徕《明律国字解》的创作背景与思想特色
(一)《国字解》的创作背景
(二)《国字解》的思想特色
1.侧重于名物制度的训诂
2.注意对律文的历史及制度源流进行梳理
3.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下解释字词,并且注意详略得当
4.带有强烈的比较法色彩
5.注意以官制为脉络来解读律例
三、徂徕中国法研究的影响
(一)知识上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和法律解释的参考
(二)立法上的影响:提供部分制度的借鉴
(三)司法上的影响:儒家法思想的部分体现
四、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近世幕藩体制的矛盾与困境——以赤穗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 杨立影. 世界历史. 2019(03)
[2]明清律例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遭际及其启示[J]. 陈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2)
本文编号:3699826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一、徂徕所处的时代、生平和思想梗概
(一)徂徕所处的时代
(二)徂徕生平略述
1.少时颠沛(1666—1690)
2.教授芝浦(1690—1696)
3.入仕柳侯(1696—1709)
4.讲学蘐园(1709—1728)
(三)徂徕的治学方法和学说要旨
1.回到经典本身(古义)
2.通经须先识字(古文辞)
3.由辞入道
1.效法圣人,学贵自得
2.先王之道,在事不在理
3.儒者进取,经世致用
二、徂徕《明律国字解》的创作背景与思想特色
(一)《国字解》的创作背景
(二)《国字解》的思想特色
1.侧重于名物制度的训诂
2.注意对律文的历史及制度源流进行梳理
3.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下解释字词,并且注意详略得当
4.带有强烈的比较法色彩
5.注意以官制为脉络来解读律例
三、徂徕中国法研究的影响
(一)知识上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和法律解释的参考
(二)立法上的影响:提供部分制度的借鉴
(三)司法上的影响:儒家法思想的部分体现
四、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近世幕藩体制的矛盾与困境——以赤穗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 杨立影. 世界历史. 2019(03)
[2]明清律例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遭际及其启示[J]. 陈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2)
本文编号:3699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69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