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初中校园欺凌问题的依法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11:07
  近年来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未成年人校园欺凌视频出现在网络上,校园欺凌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警觉。曾几何时,校园欺凌一度被当做是孩子之间的“恶作剧”,殊不知这所谓的“恶作剧”给被欺凌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与难以弥补的创伤,甚至引发受害者自杀等严重后果。初中生正处于儿童向青春期的过渡阶段,是其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容易情绪波动,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常常不计后果,往往容易发生校园欺凌行为。但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多处于十二到十五周岁,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和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在发生恶性校园欺凌事件时,很难依据《刑法》等相关法律追究欺凌者刑事责任,在此背景下,对这一阶段的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对于防治校园欺凌问题至关重要。我国校园欺凌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07年内陆有关于校园欺凌的少数文章,到2016年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才开始增多。对校园欺凌相关概念也并未清晰界定,应对校园欺凌也缺乏专项立法和相关配套措施,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是否应对初中恶性校园欺凌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是否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现行刑事替代措施是否有效等诸多观点存在争议。此背...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初中校园欺凌的理论解析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校园欺凌与学生欺凌的辨析
        二、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辨析
    第三节 初中校园欺凌的特征
        一、初中校园欺凌特殊性
        二、初中校园欺凌法律特征
    第四节 初中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第二章 初中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初中校园欺凌的现状
        一、初中校园欺凌问题严重
        二、校园欺凌呈多元化趋势
        三、网络欺凌呈上升趋势
    第二节 初中校园欺凌的相关性分析
        一、性别相关性
        二、年级相关性
        三、留守相关性
        四、成绩相关性
    第三节 初中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学校因素
第三章 初中生校园欺凌依法治理困境
    第一节 立法层面
        一、专门法律规定缺失权利救济困难
        二、现行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存在缺陷
        三、现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效果不佳
    第二节 司法层面
        一、处理过于宽宥犯罪成本过低
        二、司法应对措施缺乏有效性
        三、刑事替代措施流于形式
    第三节 执法层面
        一、责任主体不明确追责困难
        二、校园欺凌预防、应对环节薄弱
        三、治理机构缺失缺乏协同治理机制
    第四节 法律意识层面
        一、学生法律意识薄弱
        二、家庭法治教育缺失
        三、学校普法教育效果不佳
        四、社会重视程度不足
第四章 初中校园欺凌依法治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立法层面
        一、将校园欺凌纳入法律规定进行专门立法
        二、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制度
        三、完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第二节 司法层面
        一、严宽相济提高犯罪成本
        二、提高司法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三、完善刑事替代措施
    第四节 执法层面
        一、明确责任主体实现责任具体化
        二、引入驻校警察建立校园警务
        三、成立专门委员会多部门联合执法
    第五节 法律意识层面
        一、加大相关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二、加强家庭法治教育工作
        三、落实学校普法宣传具体工作
        四、提高社会对校园欺凌的重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初中校园欺凌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UNESCO《数字背后:终结校园暴力与欺凌》报告述评[J]. 张静.  世界教育信息. 2020(01)
[2]校园欺凌的犯罪学理论分析与防控策略——以我国近3年100件网络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J]. 李永升,吴卫.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3]校园欺凌问题的刑法治理探析[J]. 王志祥,王艺丹.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7)
[4]“校园欺凌”:内涵辨识、应用限度与重新界定[J]. 俞凌云,马早明.  教育发展研究. 2018(12)
[5]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全国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调查[J]. 滕洪昌,姚建龙.  教育科学研究. 2018(03)
[6]校园欺凌行为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J]. 李芳霞.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3)
[7]防治校园欺凌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 周冰馨,唐智彬.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7(03)
[8]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 姚建龙.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01)
[9]“宽容而不纵容”的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研究——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法学思考[J]. 颜湘颖,姚建龙.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1)
[10]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经验镜鉴[J]. 任海涛,闻志强.  复旦教育论坛. 2016(06)

硕士论文
[1]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林董怡.浙江大学 2018
[2]校园欺凌行为研究[D]. 杨锰锰.西南政法大学 2018
[3]初中生校园欺凌研究[D]. 彭晨晞.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我国校园欺凌中法律责任年龄问题研究[D]. 张文博.华中科技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726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726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