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教义学观念的历史演变与逻辑展开
发布时间:2017-05-18 14:05
本文关键词:法教义学观念的历史演变与逻辑展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法教义学的概念、功能与意义是一个常议常新的主题。在西方,尤其是在德国法律文化中,法教义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法教义学起初与神学解释学相关,后来又与历史法学和概念法学联系在一起。概念法学为法教义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在当今思想背景以及社科法学对法教义学的冲击之下,法教义学面临新一轮的理论整合。法教义学的封闭观念被打破,反思与批判功能显现,更具有开放性与实践性。法教义学坚持对于法律事业的内在态度,是一种典型的“法学内的法学”。第一,法教义学指向实在法规范。现行有效的实在法规范既是法教义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研究的潜在界限。法教义学对价值判断保持有戒备的开放,对经验知识坚持有选择的吸纳,它的认知是开放的,它的运作是封闭的。第二,法教义学指向体系思维。发展法教义学的体系思维要坚持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既要防止过于依赖个别化思考,又要对新问题保持开放。第三,法教义学指向司法裁判。法教义学主张司法中心主义,以解决实务问题为己任。法教义学主张法律规范的主体地位,主张法律对裁判的约束作用,坚持司法裁判的法律属性,但并不反对,甚至必然接纳经验知识和价值判断。第四,法教义学指向规范研究。法教义学主张法律的规范属性,认为法学应持规范性研究的立场,经验研究只具有辅助作用。作为一种实践知识的法教义学,无论是在法学理论建构还是在法律实践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以法治为目标的法学,必然是教义性的。法教义学是法学的核心。法学对于知识与实践的独特贡献正是由法教义学来供给的。法教义学的中国化与司法化是法教义学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概念法学 法教义学 规范 法的安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0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2
- 2 法教义学观念的历史演变12-25
- 2.1 “教义”的词源研究12-13
- 2.2 神学教义学与法教义学13-14
- 2.3 注释法学与法教义学14-15
- 2.4 历史法学与法教义学15-16
- 2.5 概念法学与法教义学16-18
- 2.5.1 普赫塔的法教义学观念16
- 2.5.2 耶林的法教义学观念16-17
- 2.5.3 概念法学对法教义学的影响17-18
- 2.6 法教义学的当代转变18-23
- 2.6.1 法教义学观念转向的背景19-20
- 2.6.2 法教义学观念转向的表现20-21
- 2.6.3 当下方法论之争的一个概览21-23
- 2.7 小结:走向开放的法教义学23-25
- 3 法教义学的理论立场25-46
- 3.1 法教义学指向实在法规范25-32
- 3.1.1 以实在法为基础和界限25-27
- 3.1.2 对价值判断有戒备的开放27-29
- 3.1.3 对社科知识有选择的吸纳29-30
- 3.1.4 对立法的依赖与支撑30-31
- 3.1.5 知识的地方性与普适性的辩证统一31-32
- 3.2 法教义学指向体系思维32-34
- 3.2.1 何为体系思维32-33
- 3.2.2 如何体系思维33-34
- 3.3 法教义学指向司法裁判34-39
- 3.3.1 主张司法中心主义34-36
- 3.3.2 主张法律对裁判的约束作用36-37
- 3.3.3 主张司法裁判的法律属性37-39
- 3.4 法教义学指向规范研究39-44
- 3.4.1 法律规范的规范属性39-41
- 3.4.2 对于规范的规范性立场41-43
- 3.4.3 经验研究的辅助作用43-44
- 3.5 小结:认真对待法律规范44-46
- 4 法教义学的实践功能46-53
- 4.1 法教义学的实践品格46-47
- 4.2 减轻论证负担与限制恣意47
- 4.3 沟通功能与学科自主性47-49
- 4.4 形式法治与法的安定性49-50
- 4.5 社会整合与信念凝聚50-51
- 4.6 小结:回到现实语境51-53
- 5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9
- 作者简历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秀英;焦宝乾;;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J];河北法学;2006年10期
2 白斌;;论法教义学:源流、特征及其功能[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3期
3 许德风;;法教义学的应用[J];中外法学;2013年05期
4 冯军;;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方法[J];中外法学;2014年01期
5 焦宝乾;;法教义学的观念及其演变[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6 蔡桂生;;学术与实务之间——法教义学视野下的司法考试(刑法篇)[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莫梦笔;;浅谈我国的法教义学——以孙伟铭案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1期
8 刘敏;;论法教义学的体系化功能——以民法为中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贺剑;;编后小记[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刘一玮;;法教义学的发展——其与法典化的互动[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兴良;刑法教义学彰显对法条的尊崇[N];检察日报;201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 尤陈俊;不在场的在场: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之争的背后[N];光明日报;2014年
3 中国政法大学 雷磊;什么是我们所认同的法教义学[N];光明日报;2014年
4 李学尧 王凌v
本文编号:376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7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