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立法审议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2:05
本文关键词:中国地方立法审议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一来,各地结合本地的制度现状相继对其立法条例加以修改。较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之前,各地方立法条例的体系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完善,其中关于地方立法审议制度的内容更是各地修法的重要亮点。地方立法审议制度作为衔接提案制度和表决制度的重要一环,是立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地方立法审议基本理论部分对法案审议概念、要素、理念三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架构地方立法审议实体性要素和程序性要素体系,以及提炼法案审议的民主、效率及科学理念,对中国地方立法审议制度的缺陷发觉及完善提供体系化指引以及价值导向。在架构地方立法审议要素体系时,本文从实体以及程序两方面入手,总结出主体、客体、权责要素等实体性要素以及参与要素、监督要素等程序性要素,并进而以此体系为研究进路发现审议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因对权责要素等实体性要素的忽视,地方立法统一审议制度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的制度效能。对审议参与要素理解的不充分导致论辩制度、审限制度、审议听证制度等践行不合理。因审议监督等程序性要素的失位,导致地方立法审议监督制度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在提炼地方立法审议三大理念时,论证伊始对引入民主、效率及科学三大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进而总结出因为理念缺失而出现的审议制度缺陷以及制度性补救措施。比如,因中国地方立法审议民主理念的缺失导致审议公开制度设计差强人意的问题,可通过完善传统审议公开方式以及创立新媒体公开方式对审议公开制度的缺陷予以补救。因中国地方法案审议效率理念的缺失导致审议实践中出现“审而不议”的现象,可通过完善法案审议议决机制修正议决缺失的问题。中国地方法案审议科学理念的缺失,导致审议的程序性价值及审议成果的质量都难以被保证,可通过完善法案辩论制度、审次制度、回避制度、审议助理制度等方面予以改善。
【关键词】:审议要素 审议民主 审议效率 审议科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绪论10-15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问题的提出10
- 2、选题意义10-11
- (二)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1-12
- 1、研究内容11-12
- 2、研究方法12
- (三) 研究评述12-15
- 一、地方立法审议基本理论15-27
- (一) 地方立法审议概念15-17
- (二) 地方立法审议要素17-21
- 1、实体性要素17-19
- 2、程序性要素19-21
- (三) 地方立法审议理念21-27
- 1、审议民主理念22-23
- 2、审议效率理念23-24
- 3、审议科学理念24-27
- 二、地方立法审议制度现状及不足27-41
- (一) 审议公开制度不完善27-28
- (二) 审议辩论制度与议决制度缺失28-31
- 1、审议辩论制度缺位28-30
- 2、审议议决制度失位30-31
- (三) 审限制度与审次制度存在缺陷31-34
- 1、审限制度设计不合理31-32
- 2、审次制度规范化缺失32-34
- (四)审议监督制度缺位34-36
- 1、社会监督不够充分35
- 2、内部监督体系不完整35-36
- (五) 审议组织制度有待完善36-41
- 1、统一审议制度实践状况与立法预期不符36-38
- 2、审议主体组成人员有效参与不足38-41
- 三、地方立法审议制度完善41-56
- (一) 规范法案审议公开制度41-42
- 1、完善传统审议公开方式41-42
- 2、创立新媒体公开方式42
- (二) 建立审议辩论与议决制度42-45
- 1、补充审议辩论制度42-44
- 2、引入审议议决制度44-45
- (三) 完善审限制度与审次制度45-47
- 1、修正审限制度45-46
- 2、规范审次制度46-47
- (四) 尝试建立审议监督制度47-51
- 1、增强社会监督力度48-50
- 2、完善内部监督体系50-51
- (五) 健全审议组织制度51-56
- 1、充分发挥法制委员会统一审议职能51-53
- 2、创设地方立法审议助理制度53-54
- 3、设立地方立法审议工作物质保障制度54
- 4、确立地方立法审议回避制度54-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6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佳音;地方立法不能太随意[J];山东消防;2000年01期
2 王淑珍;浅谈地方立法与市场经济发展[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卓泽渊;;西部地方立法的意义及其司法运用[J];重庆行政;2000年04期
4 赵遵国;地方立法怎样体现“三个代表”要求[J];人大研究;2001年07期
5 赖祖胜;教科文卫地方立法值得研究的两个问题[J];人大研究;2001年10期
6 理喻 ,杨子;如何评价地方立法——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访谈录[J];政府法制;2001年02期
7 沈春耀;关于地方立法问题的几点认识[J];广西市场与价格;2002年11期
8 徐海明;;面对入世 地方立法应该怎么办[J];中国人大;2002年03期
9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完善我国地方立法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3年10期
10 马新福;走向民主、科学的地方立法——简评《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研学化构想》[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世荣;李志
本文编号:390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9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