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家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01:04
本文关键词: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家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家建构”理论的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系统理论地考察国家的形成、内部政权建设等内容,强调建构国家的动态过程。“国家建构”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家建构起源于“黑船事件”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在外患内忧的综合因素的作用下,随着最后一任德川幕府将军退出日本政治的历史舞台,新政府拉开了国家建构的序幕。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是对日本国家建构的相关研究进行现状述评,并分析和界定了与国家主义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简明扼要地探讨其内涵,划分出其外延。第二章主要探讨日本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缘起。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复杂曲折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近代国家建构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外部,尤其是“黑船事件”这一历史节点的爆发。同时也离不开日本国内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作为背景,明治时期国家建构中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促使的结果。第三章详细梳理了日本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具体内容和过程。在国家主义的思想建构上:明治政府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文化教育领域和国家具体政权建设的各个方面突出和强化天皇的核心价值取向,从而构建起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主义认同;在行政体系的建构上:缺乏传统的民主基因的日本,积极主动的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初步建立起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三权分立体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建构上:结束了幕藩体制,实行家政和藩政的分离,进行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的地方体制改革;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构上:对封建武士阶层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倡导“四民平等”建立起全国户籍制度。此外,明治政府还进行了国家宪法建构和对外关系的建构。第四章是对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家建构进行评析。在分析和考察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家建构的路径、内容和过程之后,本文总结出明治时期的国家建构体现出的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官方强制建构的色彩浓厚;二是缺乏国家理性;三是内在传统性与外在现代性并存;四是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并分析了日本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历史作用和不足之处。本文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视角,发挥专业上的优势,并且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用冷静的心态去认识日本从封建国家走上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那段过渡时期,用客观的视角来解读和分析日本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发展轨迹。更加理智的读懂日本国今日的政治选择和政治行为,并关注日本未来的国家走向。
【关键词】:日本 明治时期 国家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3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论11-19
- 一、选题缘由11-12
- 二、研究现状述评12-15
- (一) 关于国家建构的相关研究12-13
- (二) 关于日本国家建构的相关研究13-15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15-17
- (一) 国家、民族、民族主义15-16
- (二) 国家主义16
- (三) 国家建构、国家主义与国家建构16-17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17-19
- 第二章 日本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缘起19-27
- 一、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内部背景19-24
- (一) 幕末时期的日本政治结构19-22
- (二) 幕府统治丧失合法性22-24
- 二、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直接外在推力24-27
- 第三章 日本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内容27-36
- 一、国家主义的思想建构27-28
- 二、行政体系建构28-29
- (一) 从太政官到内阁制28-29
- (二) 三权分立29
- 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建构29-31
- (一) 家政与藩政分离29-30
- (二) 奉还版籍30
- (三) 废藩置县30-31
- 四、国家宪法建构31-34
- (一) 立宪的过程31-32
- (二) 明治宪法的内容32-34
- 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构34-35
- 六、对外关系的建构35-36
- 第四章 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家建构评析36-42
- 一、日本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特征36-38
- (一) 官方强制建构的色彩浓厚36
- (二) 缺乏国家理性36-37
- (三) 内在传统性与外来现代性并存37-38
- (四) 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38
- 二、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历史作用38-39
- 三、明治时期国家建构的不足之处39-42
- (一) 存有封建残余39-40
- (二) 宗教文化上的迫害40-41
- (三) 军国主义兴起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M.B.詹姆斯;日本明治时期的遗产[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2 张杰;;浅议日本明治时期的欧化主义风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7期
3 王振锁;;明治时期的日本农业政策和农学思想[J];日本研究;1989年02期
4 刘轩;;试论明治时期“东洋道德”教育政策[J];日本研究论集;2003年00期
5 王孝云;马金生;;日本明治时期留学政策述论[J];日本学刊;2008年03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历史学者 李冬君;日本明治时期的思想家(下)[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历史学者 李冬君;日本明治时期的思想家(中)[N];经济观察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书霞;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家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郑思思;日本明治时期女子的学校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路;日本明治时期城市化剖析[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杨爽;明治时期日本汉文学家依田学海与中国[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家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44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