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国传统法理学观念溯源

发布时间:2017-09-06 08:50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法理学观念溯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法理学 天人合一观 君意 天意 民意


【摘要】:在现代法理学中,关于法律本质的讨论,观察视角都局限在"人"而忽略了"天"。在"法律到底是谁的意志"这个法理学核心问题上,中国传统法理学的核心观念既不是"君权神授论"也不是"圣贤意志论",而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天人合一论"。她的逻辑是:天意通过人意表达。如果人意与天意相合,就是"顺之则昌",由此产生的立法、法律和司法具有公正性、权威性、适用性和持久性;如果人意与天意相悖,就是"逆之则亡",由此产生的立法、法律和司法具有偏私性、随意性、龃龉性和短命性。"人意"中的人,其上升为法律的意志如果不合"天意",都不是适当的法律。而在中华文化中,天下人民全体公正的诉求体现的就是天意,公心就是天心,民意就是天意。所以不论"君主"如何产生,"君意"必须顺应民意,君心必须体悟天心,否则就是违反天意,难免社会动荡,民生艰难,自取衰亡。古有法治和礼治之争,今有法治和德治之争。其实都是盲人摸象式的争论。准确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经典法理学,不但会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提供一种可能圆融无碍的理论解释,也将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供逻辑畅通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处;
【关键词】中国传统法理学 天人合一观 君意 天意 民意
【分类号】:D90
【正文快照】: 一、中国传统法理学的逻辑框架简析在汉语中,存在着“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几个相关词汇:道理、天理、文理、法理、管理、经理、治理和打理。其中道理、天理、文理和法理都有“真理”和“至理”的意蕴,有揭示事物本来面目的意思。在现代汉语实际使用中,“文理”更多地被理解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红;;“以刑为主”还是“以礼为主”——中国传统法的反思[J];中国司法;2008年01期

2 杨立新;论中国传统法治中的依法治国思想[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 武树臣;;古文字与中国传统法文化[J];法律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4 文正邦,张玉光;中国传统法哲学概析[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霍存福;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3期

6 张玉光;中国传统法哲学的特点和本体观[J];社会科学家;2002年05期

7 王志强;中国传统法的地域性论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法学研究;2003年03期

9 石文龙;中国传统法行为的特征、心理机制和价值取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王广波;重构中国传统法文化——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再思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强;;混合法律文化背景之下的观察——中国法传统在当代的命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韩伟;中国传统法如何保护财产权[N];人民法院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光妍;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玉萍;中国传统法理念的现代转型[D];山西大学;2007年

2 宋联洪;中国传统法哲学内在逻辑的演进[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侯鹏;论中国农耕文明形态下的法观念形态[D];重庆大学;2008年

4 张京凯;孀妇再醮的历史嬗变与中国传统法文化[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张丽娟;中国传统法文化对法治现代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02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802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4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