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法律的文义解释

发布时间:2017-09-12 04:23

  本文关键词:论法律的文义解释


  更多相关文章: 法律解释 文义解释 文义解释的优先性 法律文本 字面解释


【摘要】:法律的文义解释方法是解释法律的重要方法之一。文义解释方法因遵循按照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的规则,能够确定文本的字面含义,保证法律的安定性,所以研究文义解释方法对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从文义解释的基础出发,首先对文义解释的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文义解释概念的界定、分类、功能,接着阐释了文义解释的优先性问题,包括文义解释方法优先适用的条件以及限制,最后通过案例引出分析文义解释方法的不足,在这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正如魏德士说道:本世纪法学和法学者的历史标明:“纯粹的法律技术对法律和社会是危险的。只有那些对法的基础和作用方式以及对可能引起法适用的原因和适用方法后果有所了解并对其思考的人,才能在法律职业的领域内尽到职责的要求。”1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对文义解释方法作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还利用实际案例对文义解释方法在实际中运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阐释,针对问题借鉴法学大家们的观点、见解,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不断完善文义法律的方法,力求全面系统、公正客观的解读文义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总之,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观点学说的比较研究,运用文献分析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研究方法、规范性分析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等,对文义解释方法进行探索,试图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点点,尝试为我国今后文义解释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以理论指导实践,进而从立法和实践上完善法律文义解释方面的规定,以期对于文义解释的理论认识、法律解释的制度构建提供一些新的启迪。
【关键词】:法律解释 文义解释 文义解释的优先性 法律文本 字面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0-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1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7-8
  • 1.2.2 国内研究现状8-10
  • 第2章 文义解释的概述10-14
  • 2.1 文义解释的概念10-11
  • 2.1.1 外国学者的观点10
  • 2.1.2 本国学者的观点10-11
  • 2.2 文义解释的分类11-12
  • 2.2.1 字面解释12
  • 2.2.2 限制解释12
  • 2.2.3 扩大解释12
  • 2.3 文义解释的功能12-14
  • 第3章 文义解释的适用14-23
  • 3.1 文义解释的基础14
  • 3.2 文义解释的目标14-16
  • 3.2.1 主观解释论15
  • 3.2.2 客观解释论15-16
  • 3.2.3 折衷说16
  • 3.2.4 以客观解释论为主的解释目标取向16
  • 3.3 文义解释的规则16-19
  • 3.3.1 尊重文本的规则17
  • 3.3.2 通常理解的规则17
  • 3.3.3 基础语言的规则17-18
  • 3.3.4 指示范围的规则18
  • 3.3.5 同一用语的规则18-19
  • 3.3.6 含义区分的规则19
  • 3.4 文义解释的优先性19-21
  • 3.4.1 文义解释优先性的学说19-20
  • 3.4.2 文义解释优先性的适用20
  • 3.4.3 文义解释优先性的限制20-21
  • 3.5 小结21-23
  • 第4章 文义解释的缺陷23-34
  • 4.1 文义解释目的的模糊性23-25
  • 4.1.1 法律文本存在歧义的原因24
  • 4.1.2 文本意思确定的困难24-25
  • 4.2 文义解释主体的局限性25-29
  • 4.2.1 文义解释对主体的要求27-28
  • 4.2.2 实践中解释主体出现的问题28-29
  • 4.2.3 文义解释的非情理性29
  • 4.3 文义解释对象的片面性29-31
  • 4.3.1 对法律解释对象的认识30-31
  • 4.3.2 解释的文本对象、事实对象31
  • 4.4 文义解释结果的脱节性31-34
  • 4.4.1 社会制度对法律解释的影响32-33
  • 4.4.2 文义解释结果与个案不符33-34
  • 第5章 文义解释的完善方案34-40
  • 5.1 多角度改进法律文本34-35
  • 5.1.1 把握好立法数量、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4
  • 5.1.2 加强法律语言的研究,规范法律用语34-35
  • 5.1.3 还原文本意思、辩证对待立法意图35
  • 5.2 明确法律解释权、提高主体的解释能力35-36
  • 5.2.1 明确法官的法律解释权35-36
  • 5.2.2 提高主体解释能力的三点36
  • 5.3 结合具体案件,扩大文义解释的对象36-37
  • 5.3.1 法律文本的宽泛理解37
  • 5.3.2 事实应为法律解释的对象37
  • 5.4 区别适用、增强文义解释的针对性37-39
  • 5.4.1 民事审判法38
  • 5.4.2 刑事审判法38-39
  • 5.4.3 行政审判法39
  • 5.5 法律解释方法的未来展望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德刚;;文义解释之文义思辨[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1期

2 致远;文义解释法的具体应用规则[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年09期

3 顾乐;;刑法文义解释方法刍议[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4 王彬;;文义解释的反思与重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致远;文义解释法之基本认识[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年08期

6 陈金钊;;文义解释:法律方法的优位选择[J];文史哲;2005年06期

7 冯殿美;王琪;;刑法文义解释方法论[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魏治勋;;文义解释在法律解释方法中的优位性及其限度[J];求是学刊;2014年04期

9 孙蕾;;WTO协定的文义解释方法探析[J];知识经济;2008年04期

10 吴煦;;论海商法解释中的文义解释[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超;论刑法的文义解释[D];河北大学;2015年

2 徐喻梅;论法律的文义解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苏凯;刑法文义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尹传波;论文义解释[D];山东大学;2006年

5 谢丽花;文义解释的优先性及其限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叶慧;行政诉讼中的文义解释[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5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835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