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浅析中国法律传统中的“无讼”观

发布时间:2017-09-15 03:32

  本文关键词:浅析中国法律传统中的“无讼”观


  更多相关文章: 无讼 文化心理 法律传统 调解


【摘要】:"无讼"观,即发生纠纷后不愿意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端,寄托于调解过后息事宁人的一种心理倾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国人身上的法律文化心理,"无讼"观深刻影响着当下的司法实践。关于无讼文化的成因、影响、评价等,国内已著述颇丰。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无讼文化的成因做更为精简的总结,着重从社会心理层面探讨"无讼"观的影响,并最终提出正确看待"无讼"观的方法。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无讼 文化心理 法律传统 调解
【分类号】:D90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著名比较法学家勒内·达维德曾言,“中国人一般是在不用法的情况下生活的。他们对于法律制定了什么不感兴趣,也不愿站到法官的面前去。他们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以是否合乎情理为准则,他们不要求什么权利,要的只是和睦共处。”这一段话对我国法律传统中的“无讼”观做出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玉;;解读无讼——从法的价值角度入手[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春明;张玉梅;;“无讼”法律文化与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J];法学论坛;2007年04期

3 吴进科;;我国传统无讼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企业文明;2007年10期

4 赵海永;;功利性特质:传统无讼文化的核心解读[J];前沿;2008年01期

5 李华根;;论中国古代的“无讼”观念[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0期

6 罗莉娅;;试看“无讼”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7 覃妤嫦;蒋相之;;论“无讼”文化传统[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8 王倩;于伶;;无讼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发展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9 朱晓静;;无讼与法治的契合与冲突[J];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10 于军;;无讼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江南论坛;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穆美琼;;刍议“无讼”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2 李毅;;古代无讼思想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卫欢;;孔子“无讼”说新解[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冯玉军 余钊飞;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温其如玉;新熟人社会带不来天下无讼[N];检察日报;2014年

3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侯利文;“国人好讼”之说不能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赵虎;刍议儒、法、道家的无讼思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西北大学法学院 于欣华 曾加;中国古代“无讼”制度供给论析[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游;从无讼到恢复性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娟娟;“无讼”的理由及其逻辑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焰武;中国古代“讼师”生存困境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3 王崇;晚清时期“无讼”法律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任广峻;儒家“无讼”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辛以春;孔子“无讼”解[D];苏州大学;2007年

6 冯光;论无讼法文化及其当代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姜梅;中国传统无讼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戚平;论儒家的“无讼”思想[D];新疆大学;2012年

9 范本腾;论中国传统“无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

10 孙利;中国传统“无讼”思想及其现时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4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854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3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