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治社会的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5:26

  本文关键词:法治社会的建设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法治社会 建设 路径研究


【摘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全面部署,但作为法治中国一体化建设目标的法治社会建设,并未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法治社会建设路径的选择也没有明确。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现行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缺少对法律的敬畏,守法、用法意识不强,导致有法不依;司法不公、审理案件缺乏独立性导致法律的权威受到挑战。这些严重影响到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通过一种公民守法、用法,政府、社会组织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发展路径,逐步建成法治社会,进而实现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的法治化。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系统性和艰巨性,为此,在立足国内的同时,应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法治社会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两者在文化背景、社会成员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与我国相近,其法治社会的建成也得益于对英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有益借鉴。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英国、新加坡、香港地区法治社会建设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出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有益之处,在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路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为完善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路径提出一些完善意见。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结构;正文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第一部分是法治社会概述,主要说明法治社会及其建设路径是什么的问题。构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路径,首先要明确法治社会的含义,对于何为法治社会,一直以来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就目前而言,学者一般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角度阐述法治社会,忽视了法治的社会层面。笔者认为,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目标中,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应是法治国家的两个方面。在明确法治社会内涵之后,对法治社会的理想模式即国家主导构建、公民守法、用法进行了分析,梳理出法治社会的不同实现路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其他地区法治社会建设的经验,主要说明学什么的问题。英国法治社会的建成离不开法治思想的推动,同时也离不开宪政制度和司法独立制度的保障。新加坡法治社会有着显著特征:完备的法律体系、司法的无上权威、社会成员严格守法等。此外,新加坡法治社会的建成也离不开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的支持,以及廉洁自律的政党的推动,这些为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香港地区法治社会的建设是根据英国普通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现实情况共同完成的,通过对廉政建设以及司法制度的构建进行梳理分析,找寻香港法治社会的建设路径。但是,前不久,香港地区发生的占中以及旺角暴乱事件,严重践踏了香港地区的法治,也说明了法治社会的建设要全面进行,考虑多方因素。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主要从公民、政府、社会组织三个角度展开:就公民角度而言,通过完善立法,培养公民守法意识,引导公民自觉守法;就政府角度而言,法治社会的实现有赖于法律的利用,为此可以通过完善立法和建设专业化的法治队伍来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利用法律解决纠纷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通过立法、司法、行政三个方面,发挥政府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就社会组织角度而言,要发挥社会组织联结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纽带作用,并通过社会组织在法律范围内的有效自治,实现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客观理性的借鉴域外法治社会建设的有益之处。在对法治社会建设相关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观点。
【关键词】:法治社会 建设 路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0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一) 研究背景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三) 文章结构11-12
  • 一、法治社会概述12-18
  • (一) 何为法治社会12-15
  • 1. 早期学者观点12-13
  • 2. 不同角度下的法治社会13-14
  • 3. 法治社会的含义14-15
  • (二) 法治社会的理想模式15-16
  • (三) 法治社会的建设路径16-18
  • 二、国外及香港地区法治社会建设概述18-29
  • (一) 英国法治社会概述18-19
  • 1. 英国法治社会的建成18-19
  • 2. 英国法治社会的启示19
  • (二) 新加坡法治社会概述19-25
  • 1. 新加坡法治社会的建成19-23
  • 2. 新加坡法治社会的启示23-25
  • (三) 香港地区法治社会概述25-29
  • 1. 香港法治社会的建成25-27
  • 2. 香港法治社会的启示27-29
  • 三、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路径29-39
  • (一) 推动公民守法29-33
  • 1. 公民守法的必要性29-30
  • 2. 影响公民守法因素30-31
  • 3. 推动公民守法31-33
  • (二) 加强政府引导33-36
  • 1. 完善立法34-35
  • 2. 公正司法35-36
  • 3. 依法行政36
  • (三) 社会组织自治36-39
  • 1. 社会组织概况37
  • 2. 推动社会组织自治37-39
  • 结语39-40
  • 注释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煜,万绍红;试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丽萍;;构建高校学生荣誉体系的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05期

3 姚润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与建设路径[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7期

4 廖中武;;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功能、作用及建设路径[J];党政论坛;2010年01期

5 潘鸣;赖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路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2期

6 许青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点与建设路径[J];今日科苑;2010年08期

7 杨团;;综合农协: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10期

8 聂继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建设路径探讨[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9 马建新;;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径选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王乃圣;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路径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荣廷;;刍议“法院去行政化问题”的现状及建设路径[A];贵州法学(总第8期)[C];2014年

2 姜延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建设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李坚;刘旭东;;社区建设“沈阳模式”的反思[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省省委党校 郝保权;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N];西藏日报(汉);2012年

2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张建;学校文化的建设路径[N];南通日报;2013年

3 荆楚理工学院思政课部 何岫芳;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路径[N];光明日报;2014年

4 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法学博士 胡业勋;探索法治四川动力机制建设路径[N];四川日报;2014年

5 ;江西赣州:探索革命老区文化建设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张士珍;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讨[N];江苏法制报;2013年

7 北京市西城区纪委 监察局;通过“廉政西城”透视加强政务微博建设路径[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8 江西九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徐森鸣;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思考[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

9 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李刚;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

10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伦理学会顾问 徐惟诚;要探索“陌生人社会”诚信建设路径[N];北京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脱世强;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3 夏月新;民生视角下社区警务建设路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曾洁超;社会转型期党的纯洁性建设路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庞悦;当代中国廉洁政府建设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振洲;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品牌建设路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7 张媛媛;法治社会的建设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董忠云;共同理想建设路径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9 吴燕;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路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10 方芳;80后高校辅导员群体专业化现状分析及建设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4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924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1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