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政时期刑罚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罗马帝政时期刑罚制度研究
【摘要】:罗马法,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罗马统治区域内施行的法律。然而,它并不是某一份法律文本的名称,而指的是整个罗马奴隶制时期其治下所有法律的总称。对罗马帝政时期的刑罚制度加以研究,不仅有利于认识罗马当时的社会与历史的真实状况、法学家的优秀思想和立法者的理念;同时更是能够加深对刑罚体系及其自身历史演变的理解。本文全面探讨了罗马刑罚的历史基础、法律渊源、具体适用及其发展特点。文章首先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意义,概述了有关罗马刑罚制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现阶段对罗马法的研究仍多集中在私法领域,针对性的研究罗马帝政时期刑罚制度的仍极为少见。同时,本文介绍了公犯、私犯和罗马法上的人格权等概念,公犯与私犯的概念与罗马法上的公法、私法相对应,其后果公刑与私刑随着罗马社会发展演化,私刑的范围不断萎缩,至帝政时期最终形成了具有确定性的法定刑制度。而罗马法上的人格权及其构成是本文深入阐述帝政时期如“丧廉耻”等资格刑、身份刑以及罗马刑罚在适用上的差等的重要基础。其次,文章对于帝政时期罗马刑罚的法律和历史基础进行了阐述,具体对罗马建城以来的刑事法律渊源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随着帝政之后皇帝角色从“元首”向专制君主转化,其权力的扩张在刑事法律渊源上也体现为制定法、元老院决议等逐渐萎缩消失,皇帝敕令成为仅有的法律渊源,长官谕令和法学家解答只能在皇帝授权许可的基础上有效。同时本文对罗马建城至帝政开始之前的刑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由极为原始野蛮的献祭刑、报复刑到相对文明的流放刑、财产刑、资格刑,在这一阶段,虽然刑罚的规定零碎不成体系,且在对犯罪行为的处罚中私人、公权力、宗教团体的作用相互交织,其中的界限非常模糊。但刑罚的发展依然体现出了逐渐向刑罚确定、刑罚权国有的方向发展的趋向。紧接着在结合史实的基础上本文对罗马帝政时期实行的各种刑罚进行了分类介绍,同时详细梳理了极刑、劳役刑、自由刑、资格刑、身体刑、罚金刑、没收财产刑与身份刑各自适用的罪名或犯罪情形。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综合比较分析罗马帝政时期各项刑罚与之前的刑罚,文章总结分析了罗马帝政时期刑罚制度体现出的确定性、严厉性、可裁量性、适用上的不平等性等等诸多特点。结论总结全文:罗马帝政时期的刑罚虽然较为简单、粗陋,且未能形成体系,远不如其私法发达,但其中很多刑罚设置和诸如刑罚自负、疑罪从无等刑罚原则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罗马 帝政时期 刑罚 公犯 私犯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0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引言10-20
- (一) 选题缘起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二) 相关概念的说明14-20
- 一. 帝政时期刑罚的法律与历史基础20-31
- (一) 帝政时期刑事法律渊源及其历史发展20-26
- (二) 帝政时期之前的刑罚及其发展26-31
- 二. 罗马帝政时期的刑罚及其适用31-52
- (一) 极刑31-42
- (二) 劳役刑42-44
- (三) 自由刑44-47
- (四) 资格刑47-49
- (五) 身体刑49-50
- (六) 罚金刑50
- (七) 没收财产50-51
- (八) 身份刑51-52
- 三. 罗马帝政时期刑罚制度的特点52-58
- (一) 刑罚具有确定性52
- (二) 刑罚具有严厉性52
- (三) 刑罚具有可裁量性52-53
- (四) 刑罚适用上具有不平等性53-54
- (五) 坚持刑罚自负原则54-55
- (六) 初分军法与普通法律55
- (七) 宽严适中、疑罪从无55-56
- (八) 处刑同时多附人格减损56
- (九) 刑罚的设置受到宗教的影响56-58
- 结论58-61
- 参考文献61-63
- 论文涉及重要人名、法律文件中文、拉丁文对应翻译63-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杰;浅析刑罚人道主义[J];检察实践;2005年01期
2 邓小刚;;论刑罚的成本[J];行政与法;2007年08期
3 韩瑞丽;刘英旭;;刑罚的哲学意义新解[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4 豆琨;;论中国古代刑罚的流变[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5 ;刑罚制度的善与变[J];政治与法律;2010年10期
6 付熠玮;;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特点[J];法制与社会;2011年05期
7 翟中东;;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建议“被冷落”现象之反思——以实践社会学为分析工具[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8 许锡良;;刑罚为什么要株连九族?[J];政府法制;2011年24期
9 李长杰;吕雪;;清朝刑罚制度的发展及特点[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林文肯;;我国社会主义刑罚制度与封建刑罚制度的对立[J];法学杂志;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培锋;;20世纪的英国刑罚变革[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3 律璞;;西方刑罚人道主义理论与近代中国刑罚人道主义运动[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4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吴旭阳;;浅议5~11世纪英格兰犯罪与刑罚的基本制度[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6 冯卫国;王振海;;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制度的完善——以相称原则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杨鸿雁;;中外耻辱刑发展轨迹探寻及反思[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8 范玉兴;;刍议我国刑罚中的谦抑性[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9 冯卫国;王振海;;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制度的完善——以相称原则为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陈奋;王英;;论企业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从程序的角度[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溯 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刑罚的文化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朱宝银 张星星;谈“社区矫正”对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完善与融合[N];江苏经济报;2012年
3 特派记者 李春江 曹斯 实习生 尤乙同;社区矫正刑罚加大审判力度[N];南方日报;2013年
4 范昌;浅析刑罚根据论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N];法制日报;2010年
5 赵晓耕 陆侃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罚变迁:《唐律·名例》篇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游伟;“重刑威慑”之消极影响[N];检察日报;2012年
7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游伟;过度“重刑威慑”的消极影响[N];上海法治报;2012年
8 王新环;协商、和解与合意刑罚[N];检察日报;2006年
9 华东政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游伟;正视“重刑化”思想的消极影响[N];检察日报;2010年
10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游伟;切莫忽视重刑威慑的负面影响[N];检察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海平;寻求有效率的惩罚[D];北京大学;2008年
2 彭文芳;古代刑名诠考[D];浙江大学;2009年
3 赵威;数额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赵建伟;职务犯罪应对措施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党日红;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军政;刑罚效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向磊;论刑罚宽容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丁守亭;论社区矫正与刑罚制度改革[D];复旦大学;2013年
4 马兴洁;减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李泱;论我国古代刑法中的耻辱刑[D];湘潭大学;2015年
6 贺文婷;论刑法的容忍性[D];扬州大学;2015年
7 彭海林;自首行为在刑罚量刑中的适用[D];安徽大学;2015年
8 张瑜毅;罗马帝政时期刑罚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9 胥倩;论刑罚效益本金化模型之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杜尚奎;刑罚根据思考[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4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93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