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技术抗辩的若干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1-03-23 08:33
我国在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完成后,首次在成文法中引入了“现有技术和现有设计抗辩”的规则,在当前国内学术界对现有技术抗辩认识混乱、司法裁判标准不统一的背景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专利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仍然过于原则,适用尺度较为模糊,目前的侵权实务对于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标准也存在新颖性标准、创造性标准、等同标准等多种解读。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现有技术抗辩的具体适用规则进行深入研究,合理确定现有技术抗辩的适用范围和对比标准,并在具体操作层面针对现有技术抗辩的适用范围、对比方式和对比标准提出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又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立法建议,以期对专利侵权案件的审判工作有所帮助。本文分为引言、我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概述、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比较法研究、对我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建议四个部分。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笔者研究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原因。第一章是对我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概述。首先,探讨了相关概念。对现有技术、公知技术和自由公知技术的含义进行了辨析;介绍了学术界对于公知技术抗辩和自由公知技术抗辩这两种表述的争论,笔者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分析比较,给出了非自由公知技术也可以用于现有技术抗辩的观点...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我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探讨
一、现有技术、公知技术与自由公知技术
二、公知技术抗辩与自由公知技术抗辩之争
三、专利法修正案中的"现有技术抗辩"
第二节 现有技术抗辩的制度内涵
第三节 我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理论探讨
一、立法的必要性
二、现有技术抗辩具体适用的基本理论和司法实践
第二章 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第一节 德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
一、德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渊源与演进
二、德国现有技术抗辩的适用范围
三、德国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方式
四、德国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标准
第二节 日本现有技术抗辩制度
一、日本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渊源与演进
二、日本现有技术抗辩的适用范围
三、日本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方式
四、日本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标准
第三节 美国的相关制度
一、假想权利要求规则
二、假想权利要求规则的适用范围
三、假想权利要求规则的对比方式
四、假想权利要求规则的对比标准
第三章 对我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现有技术抗辩的法律适用建议
一、现有技术抗辩的适用范围
二、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方式
三、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标准
第二节 现有技术抗辩的立法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方式和对比标准探析[J]. 张鹏,崔国振. 知识产权. 2009(01)
[2]现有技术抗辩中的技术比对规则——兼议专利法修订中现有技术抗辩建构[J]. 何怀文.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8(03)
[3]再谈现有技术抗辩的认定标准与現有技术抗辩中的抵触申请[J]. 张晓都.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8(01)
[4]滥用专利权与滥用专利制度之辨析——从日本“专利滥用”的理论与实践谈起[J]. 张伟君,单晓光. 知识产权. 2006(06)
[5]权利之限:侵权审理法院能否直接裁决专利权的有效性——析日本最高裁判所的“Kilby第275号专利上告审判决”及影响[J]. 梁熙艳. 知识产权. 2005(04)
[6]谈公知技术抗辩原则的适用[J]. 刘国伟.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5(01)
[7]关于“公知技术抗辩”若干问题的研究——从中、德、日三国判例与学说的对比角度[J]. 杨志敏. 比较法研究. 2003(02)
[8]自由公知技术抗辩在专利诉讼中的应用[J]. 温旭. 知识产权. 1997(01)
本文编号:3095504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我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探讨
一、现有技术、公知技术与自由公知技术
二、公知技术抗辩与自由公知技术抗辩之争
三、专利法修正案中的"现有技术抗辩"
第二节 现有技术抗辩的制度内涵
第三节 我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理论探讨
一、立法的必要性
二、现有技术抗辩具体适用的基本理论和司法实践
第二章 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第一节 德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
一、德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渊源与演进
二、德国现有技术抗辩的适用范围
三、德国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方式
四、德国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标准
第二节 日本现有技术抗辩制度
一、日本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渊源与演进
二、日本现有技术抗辩的适用范围
三、日本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方式
四、日本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标准
第三节 美国的相关制度
一、假想权利要求规则
二、假想权利要求规则的适用范围
三、假想权利要求规则的对比方式
四、假想权利要求规则的对比标准
第三章 对我国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现有技术抗辩的法律适用建议
一、现有技术抗辩的适用范围
二、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方式
三、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标准
第二节 现有技术抗辩的立法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方式和对比标准探析[J]. 张鹏,崔国振. 知识产权. 2009(01)
[2]现有技术抗辩中的技术比对规则——兼议专利法修订中现有技术抗辩建构[J]. 何怀文.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8(03)
[3]再谈现有技术抗辩的认定标准与現有技术抗辩中的抵触申请[J]. 张晓都.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8(01)
[4]滥用专利权与滥用专利制度之辨析——从日本“专利滥用”的理论与实践谈起[J]. 张伟君,单晓光. 知识产权. 2006(06)
[5]权利之限:侵权审理法院能否直接裁决专利权的有效性——析日本最高裁判所的“Kilby第275号专利上告审判决”及影响[J]. 梁熙艳. 知识产权. 2005(04)
[6]谈公知技术抗辩原则的适用[J]. 刘国伟.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5(01)
[7]关于“公知技术抗辩”若干问题的研究——从中、德、日三国判例与学说的对比角度[J]. 杨志敏. 比较法研究. 2003(02)
[8]自由公知技术抗辩在专利诉讼中的应用[J]. 温旭. 知识产权. 1997(01)
本文编号:3095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09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