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商品房借名登记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7 14:25
  房屋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并发挥着重要的投融资功能,遂出现了房屋借名买卖的社会现象并引发出诸多法律问题。本文拟针对房屋借名登记的概念、性质等纠纷类型、司法处理现状等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是对选题意义的阐述,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现状。我国目前对于“商品房借名买卖登记”现状在法律上并未实际禁止,由于房屋借名买卖行为出于多种原因,且关乎国家政策对商品房市场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意义,因此在实务中有着不同的意见。对于商品房房屋借名买卖登记行为,应当给予关注并对其进行统一的法律适用。否则房屋所有权不明,会导致房屋买卖交易受损,损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第二章是对商品房房屋借名买卖登记行为的概念辨析,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进行辨析,以提供了其对于司法实践中法官对该行为现象的辨析,在处理这种行为时所应当考量的相关因素,本文认为此种行为中关于房屋借名买卖合同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无名合同,而房屋借名登记行为则需要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继续探讨。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商品房房屋借名买卖登记行为的效力分析,商品房房屋借名买卖登记行为中涉及借名人与出名人之间订...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以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商品房借名登记诉争案件概况及司法裁判态度
    第三节 商品房借名登记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一、房屋借名买卖合同性质研究
        二、房屋借名买卖合同效力研究
        三、房屋物权归属的问题
第二章 商品房借名登记的法律界定、成因与性质
    第一节 商品房借名登记之概念辨析
        一、商品房借名登记的概念
        二、房屋借名登记行为的特点
        三、商品房借名登记与其他法律概念的区别
    第二节 商品房借名登记的成因
        一、政策性限购
        二、贷款优惠
        三、避税
        四、避免债权人将来可能强制执行
        五、资产隐形化
    第三节 商品房房屋借名买卖行为的性质分析
        一、我国关于房屋借名买卖行为性质的观点
        二、本文观点
第三章 商品房借名登记效力分析
    第一节 房屋借名买卖合同和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分析
        一、房屋借名买卖合同效力分析
        二、出名人与房屋出售方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分析
    第二节 房屋借名登记的效力分析
        一、不动产登记制度视角下房屋借名登记的效力分析
        二、法律物权归属与事实物权归属冲突视角下房屋借名登记的效力分析
        三、对于事实物权人保护的理论基础
        四、第三人的保护原则
    第三节 出名人处分房产的效力
        一、理论学说观点
        二、司法实务观点
第四章 商品房房屋借名买卖登记行为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第一节 物权法关于房屋所有权的规定
    第二节 房屋借名买卖行为中登记所有权归属问题产生的风险
    第三节 商品房借名登记权属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房屋借名买卖合同有效时的处理方式
        二、房屋借名买卖合同无效时的处理方式
    第四节 房屋借名买卖登记行为司法处理建议
        一、房屋借名买卖行为的司法救济
        二、统一房屋借名买卖行为的司法类案判断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借名买房的所有权归属[J]. 刘德玉.  法制与社会. 2020(13)
[2]借名买房行为的法律效果研究[J]. 冉克平,黄依畑.  财经法学. 2020(02)
[3]“双限”政策下借名买房协议的效力与风险[J]. 马琳.  中国房地产. 2019(26)
[4]实务视角下的借名购买商品房产权归属研究[J]. 张冰.  法制博览. 2019(19)
[5]如何看待民法总则中的“公序良俗”[J]. 韩强.  检察风云. 2017(22)
[6]虚假表示与恶意串通问题研究[J]. 韩世远.  法律适用. 2017(17)
[7]《民法总则》重要条文的理解与适用[J]. 梁慧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8]“恶意串通”与“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在民法典总则中的构造--兼评《民法总则》之规定[J]. 冉克平.  现代法学. 2017(04)
[9]借名购房行为效力判定路径之辨识[J]. 赵申豪.  法治研究. 2017(04)
[10]虚假意思表示之法律行为刍议——对于《民法总则》第146条及第154条的讨论[J]. 李永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7(04)

硕士论文
[1]商品房借名买卖中物权归属研究[D]. 郑云龙.上海交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73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173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