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拟制信托在我国的法律适用
发布时间:2021-10-13 05:57
拟制信托是英美法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判例积淀而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是衡平法矫正违背良知行为的利器,不仅具有复杂交错的理论基础构成,适用范围也非常广泛。虽然我国现行信托法并没有将拟制信托纳入其中,但其关于所有权与受益权分离的法律规定,扫除了拟制信托在立法层面的理论障碍。同时,若对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进行深入剖析,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已经在不自觉地适用拟制信托规则。拟制信托在我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就如同我们能感受到影子的存在,却缺乏对其必要的关怀。由此激发了本人对拟制信托的研究兴趣。本文立足于对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层面的考量,通过对拟制信托概念、制度模式以及衡平法理论基础等内容的研究,就拟制信托在我国适用的制度建构作一些有益的尝试。本文除引言、结论外,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拟制信托概述。本章从拟制信托的概念入手,通对拟制信托与明示信托、归复信托、法定信托等在衡平法上与其极易混淆制度的辨析,进一步明确界定拟制信托的内涵与外延。并在此基础上对拟制信托性质进行比较研究,以此对拟制信托有一个总括的了解。第二章拟制信托的衡平法理论基础。信义义务、不当影响、欺诈、非良知行为和不当得利是实施拟...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参考文献综述
第一章 拟制信托概述
第一节 拟制信托的概念
第二节 拟制信托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拟制信托与明示信托
二、拟制信托与归复信托
三、拟制信托与法定信托
四、拟制信托与秘密信托
第三节 拟制信托的性质
一、实体性拟制信托——英国法
二、救济性拟制信托——美国法
三、拟制信托两种性质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 拟制信托的衡平法理论基础
第一节 信义人违反信义义务
一、信义人本人违反信义义务
二、第三人被推定为拟制受托人违反信义义务
第二节 不当影响
一、实际存在之不当影响
二、假想之不当影响
第三节 欺诈、非良知行为
一、不得利用反欺诈法作为欺诈手段
二、非良知行为
第四节 不当得利
一、不当得利是适用拟制信托的唯一中心及全部标准——美国
二、不当得利是适用拟制信托的中心,但并非唯一标准——加拿大
三、不接受将不当得利作为适用拟制信托的衡平法理论基础——英国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拟制信托在我国的适用现状
第一节 我国立法现状
一、我国信托法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法律中类似拟制信托的规定
第二节 司法实践——以司法案例为中心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探讨
一、不当得利与拟制信托
二、善意取得与拟制信托
第四章 拟制信托在我国适用的制度建构
第一节 拟制信托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强化社会信义义务的需要
二、委托理财的需要
三、债权人破产保护的需要
第二节 拟制信托在我国适用的制度选择
一、选择救济性拟制信托优劣分析
二、选择实体性拟制信托优劣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 拟制信托构成要件的法律分析
一、拟制信托设立依据
二、信托财产
三、受托人
四、受益人
第四节 拟制信托制度建构之思考
一、在不当得利的基础上适用拟制信托
二、在现行信托法中构建拟制信托
三、最高人民法院制订有关拟制信托的司法解释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J]. 彭诚信,李建华. 中国法学. 2009(04)
[2]债权人破产保护之信托设计[J]. 陈雪萍. 政治与法律. 2009(07)
[3]论拟制信托的衡平法理论基础[J]. 方芸. 法制与社会. 2008(32)
[4]简论拟制信托和不当得利制度[J]. 杨佳佳. 法制与社会. 2007(08)
[5]论无权处分[J]. 王利明. 中国法学. 2001(03)
硕士论文
[1]信义关系的性质与效力研究[D]. 张华.中国政法大学 2009
[2]回复信托研究[D]. 许苇.中国政法大学 2008
[3]英美法下推定信托制度研究[D]. 沈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4]非明示信托研究[D]. 张川华.天津财经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434086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参考文献综述
第一章 拟制信托概述
第一节 拟制信托的概念
第二节 拟制信托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拟制信托与明示信托
二、拟制信托与归复信托
三、拟制信托与法定信托
四、拟制信托与秘密信托
第三节 拟制信托的性质
一、实体性拟制信托——英国法
二、救济性拟制信托——美国法
三、拟制信托两种性质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 拟制信托的衡平法理论基础
第一节 信义人违反信义义务
一、信义人本人违反信义义务
二、第三人被推定为拟制受托人违反信义义务
第二节 不当影响
一、实际存在之不当影响
二、假想之不当影响
第三节 欺诈、非良知行为
一、不得利用反欺诈法作为欺诈手段
二、非良知行为
第四节 不当得利
一、不当得利是适用拟制信托的唯一中心及全部标准——美国
二、不当得利是适用拟制信托的中心,但并非唯一标准——加拿大
三、不接受将不当得利作为适用拟制信托的衡平法理论基础——英国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拟制信托在我国的适用现状
第一节 我国立法现状
一、我国信托法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法律中类似拟制信托的规定
第二节 司法实践——以司法案例为中心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探讨
一、不当得利与拟制信托
二、善意取得与拟制信托
第四章 拟制信托在我国适用的制度建构
第一节 拟制信托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强化社会信义义务的需要
二、委托理财的需要
三、债权人破产保护的需要
第二节 拟制信托在我国适用的制度选择
一、选择救济性拟制信托优劣分析
二、选择实体性拟制信托优劣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 拟制信托构成要件的法律分析
一、拟制信托设立依据
二、信托财产
三、受托人
四、受益人
第四节 拟制信托制度建构之思考
一、在不当得利的基础上适用拟制信托
二、在现行信托法中构建拟制信托
三、最高人民法院制订有关拟制信托的司法解释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J]. 彭诚信,李建华. 中国法学. 2009(04)
[2]债权人破产保护之信托设计[J]. 陈雪萍. 政治与法律. 2009(07)
[3]论拟制信托的衡平法理论基础[J]. 方芸. 法制与社会. 2008(32)
[4]简论拟制信托和不当得利制度[J]. 杨佳佳. 法制与社会. 2007(08)
[5]论无权处分[J]. 王利明. 中国法学. 2001(03)
硕士论文
[1]信义关系的性质与效力研究[D]. 张华.中国政法大学 2009
[2]回复信托研究[D]. 许苇.中国政法大学 2008
[3]英美法下推定信托制度研究[D]. 沈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4]非明示信托研究[D]. 张川华.天津财经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434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43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