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以物抵债的法律属性及效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7 10:22
  实践中的以物抵债作为一种自发的交易行为,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近年来,各地法院甚至最高人民法院出现了一些“同案不同判”的案例,确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引发了学界的关注和热议。纵观相关案例,“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之所以产生,皆因在相关法律规则缺失的背景下,实务多以学说理论应对之,而不同的学说理论有不同的立场和价值取向,以致产生不同的裁判逻辑。本文正是以相关司法案例为出发点,通过案例发现问题,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对以物抵债的法律属性以及效力的分析。全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选取了五则有关以物抵债的典型案例,并依据案例的裁判结果,总结和归纳了一些有关以物抵债的争议性问题。从案例的裁判情况来看,实务部门对于以物抵债的定位主要体现为流质契约、让与担保、代物清偿、债的更新及新债清偿等几个概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以物抵债行为的概念及法律属性。就以物抵债行为的概念而言,本文在整合学界有关以物抵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当事人的行为目的及行为方式,给以物抵债的概念进行了更为广义的界定。另外,本文还从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目前的一些学说观点,对以物抵债行为的基本法律属...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实务案例及问题归纳
    (一)有关实务案例判断
    (二)有关问题归纳
二、以物抵债行为的概述
    (一)以物抵债的概念厘定
    (二)以物抵债在实务中的分类
    (三)以物抵债行为的基本属性
三、期满前不同形态以物抵债的效力分析
    (一)附停止条件型以物抵债
    (二)让与担保型以物抵债
四、期满后不同形态以物抵债的效力分析
    (一)债的更新型以物抵债
    (二)新债清偿型以物抵债
    (三)二者在实务中如何判断
五、对以物抵债的思考与建议
    (一)有关以物抵债的法律适用问题
    (二)有关以物抵债的审查及救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适用与性质判断——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终484号判决评释[J]. 房绍坤,严聪.  求是学刊. 2018(05)
[2]《汤龙、刘新龙、马忠太、王洪刚诉新疆鄂尔多斯彦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的理解与参照——当事人协商一致终止借款合同并将借款转化为购房款的法律关系认定[J]. 沈丹丹,石磊.  人民司法(案例). 2018(23)
[3]新债与旧债的关系:以物抵债适用规则研究[J]. 刘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4]以物抵债的成立要件与效力判定[J]. 邬砚,张伟.  人民司法(案例). 2017(17)
[5]当前商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具体问题[J]. 杨临萍.  人民司法(应用). 2016(04)
[6]以房抵债协议的法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载“朱俊芳案”评释[J]. 陆青.  法学研究. 2015(03)
[7]代物清偿中的合意基础与清偿效果研究[J]. 肖俊.  中外法学. 2015(01)
[8]以物抵债契约研究[J]. 施建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4(06)
[9]以物抵债之处分行为论[J]. 陈永强.  法学. 2014(11)
[10]论新债清偿[J]. 房绍坤.  广东社会科学. 2014(05)

硕士论文
[1]以物抵债效力问题研究[D]. 黄硕.大连海事大学 2018
[2]论代物清偿[D]. 张海勇.苏州大学 2010
[3]债的更新制度研究[D]. 聂树平.黑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22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522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