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刑事审判预断排除问题研究——以“锚定效应”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2-08-11 16:06
  2013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其恢复了公诉机关的案卷全案移送的公诉方式,由此产生了如何排除或者削弱法官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的预断的问题。1974年,心理学家阿莫斯特维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通过"幸运轮"的实验提出了"锚定效应"的概念,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刑事司法领域的大量判断都用到了锚定理论,其是一种普遍存在又难以消除的判断偏差。我们可以通过测试锚的可靠性、提高个体的动机、增强个体知识技能、类比相似情景的方法避免或者减少因锚定而产生的偏差,而在刑事司法领域可以通过建立判例制度、完善对抗制程序、贯彻判决书充分说明理由制度来减少或者避免法官因锚定而产生的认知错觉的影响。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预断是否存在
二、预断如何产生作用
三、预断会带来何种影响
四、如何消除负面的预断
    (一) 测试锚的可靠性
    (二) 提高个体的动机
    (三) 增强个体知识技能
    (四) 类比相似情景
五、刑事审判与预断
六、刑事预断排除机制的构建
    (一) 判例制度
    (二) 对抗制程序
    (三) 判决书充分说明理由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刑事判决书量刑说理问题实证研究——以D法院97份刑事判决书为样本[J]. 李琴.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06)
[2]锚定效应的种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 李斌,徐富明,王伟,邓子鹃,张军伟.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1)
[3]锚定效应的研究范式、理论模型及应用启示[J]. 李斌,徐富明,王伟,龚梦园.  应用心理学. 2008(03)
[4]难以觉察的虚假信息锚定效应[J]. 曲琛,罗跃嘉.  自然科学进展. 2008(08)



本文编号:3674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674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