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5:35
本文关键词: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高校教育体系也在跨越式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思想开放,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是社会中最敏感、最具活力、最易冲动的特殊群体。近几年,,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频繁,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有效的预防、控制、管理和妥善处置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到高校和社会稳定发展,造成高校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对学生心理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基于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了解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主体特性,深层次诱因和形成要素。发现在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借鉴国外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提出高校在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对策。学校在处理学生群体性事件时,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利益,用柔性控制管理手段制约,而不是刚性强制的压迫。学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目的比较单纯,短暂性强,一般发泄不满情绪和维护自身利益,至少在初期不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强制性的控制反而会增加处理难度。我们可以充分发掘和发挥高校辅导员的特有优势,培养辅导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素质,配合高校各部门快速平息事件并在善后处理上发挥其积极作用;合理运用高校非正式的学生组织,无形融入在他们群体中,建立社团文化平台,与非正式组织中的自然领导人建立良好关系,这在预防和平息群体性事件中会发挥强大力量。同时结合传统的应对模式,建立和完善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应急控制和善后处置机制积极有效的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高校学生 群体性事件 对策 危机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9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 研究背景10
- 2. 研究意义10-12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7
- 1. 国外研究综述12-15
- 2. 国内研究综述15-17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17
- 1. 研究思路17
- 2. 研究内容17
- (四) 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17-19
- 1. 研究方法17-18
- 2. 本文的创新点18-19
- 一、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9-30
- (一) 集群行为与群体性事件19-21
- 1. 集群行为的内涵19-20
- 2.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20-21
- (二)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21-26
- 1.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概念21-22
- 2.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类型22-24
- 3.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24-26
-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26-30
- 1. 危机管理理论26-28
- 2. 刚性制约与柔性制约28-30
- 二、 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0-37
- (一)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因素30-31
- 1. 环境条件30
- 2. 结构性压力30
- 3. 直接诱因30-31
- 4. 行动动员31
- 5. 相似的情感特征31
- 6. 社会控制能力31
- (二) 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31-33
- 1. 高校领导思想上缺乏重视31-32
- 2. 高校缺乏应急管理策略32
- 3. 高校预防管理体系不完善32
- 4. 高校处置过程中信息管理失当32-33
- 5. 高校善后处置工作不到位33
- (三) 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3-37
- 1. 高校管理思想和制度僵化是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33-34
- 2. 高校预防工作忽视是导致处置方式不利的基本原因34-35
- 3. 高校信息管理滞后是处置失误的重要原因35-36
- 4. 高校事后处置工作缺失是事件复发的主要原因36-37
- 三、 国外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及启示37-40
- (一) 美国高校危机管理的经验37-38
- (二) 日本高校危机管理的经验38
- (三) 国外高校危机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38-40
- 1. 坚持预防为主38-39
- 2. 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39
- 3. 培养专业应急人员39-40
- 四、 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对策40-50
- (一) 建立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防范机制40-42
- 1. 建立预防教育机制,进行教育预防40-41
- 2. 疏通宣泄渠道,建立利益表达机制41-42
- 3. 及时回应需求,建立信息反馈机制42
- (二) 建全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控制机制42-44
- 1. 建立高校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应急管理小组42-43
- 2. 采取冷处理对话法,防止事态升级43-44
- 3. 构建应急预案,因事施策44
- (三) 完善高校应对学生群体性事件善后处置机制44-45
- 1. 落实责任追究,恢复正常教学秩序45
- 2. 注重善后工作,防止事件复发45
- (四) 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独特作用45-48
- 1. 培养辅导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素质46-47
- 2. 发挥辅导员的个人威信47
- 3. 配合各部门迅速平息事件47-48
- 4. 日常生活中重视学生的利益诉求48
- (五) 合理运用学生非正式组织48-50
- 1. 高校无形管理和关注非正式组织,48-49
- 2. 同非正式组织中的权威领导人建立良好的关系49
- 3. 通过非正式组织收集学生各种利益诉求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韦庆辛;;高校危机管理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谢怀建;魏巍;;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元分析与妥善处置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杨启富;;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诱因及干预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6期
4 赵会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研判与预警的重要性[J];河北法学;2010年10期
5 毛欣娟;曹鸿;;高校群体性事件特点及成因分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郭于华;;转型社会学的新议程——孙立平“社会断裂三部曲”的社会学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年06期
8 肖唐镖;;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概念、类型与性质辨析[J];人文杂志;2012年04期
9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016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1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