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广州市花都区公安民警职业倦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20:52

  本文关键词:广州市花都区公安民警职业倦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安民警 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


【摘要】:职业倦怠是指个体由于长期的工作重压,而产生的一种的身心俱疲、情绪耗竭的状态。它不仅仅是一种心理问题,更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面产物。在目前我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队伍中,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发生比例高、影响范围广,尤其是肩负高强度工作重荷与具有高危职业风险特征的公安民警,职业倦怠影响则更是明显。公安机关是我国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尤其广州市社会管理形势更是复杂,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广大公安民警在承受着重大压力的同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心理症状贫乏,工作热情降低,在工作和生活上存在着交际困难,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队伍形象。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对360名不同级别不同警种的民警发放职业倦怠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市花都区公安民警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并引用近些年一些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了工作特殊性、外在执法环境、警力使用和人事制度对职业倦怠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借鉴发达国家以及地区在预防和消除警察职业倦怠上取得的丰富经验,针对花都区实际情况,探讨广州市基层公安机关队伍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并提出明确职责、科学用警、从优待警、强化职业荣誉感、健全心理健康保障体制等措施。
【关键词】:公安民警 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5
  • 1.2.1 职业倦怠的状况研究13
  • 1.2.2 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13-14
  • 1.2.3 职业倦怠的防治研究14-15
  • 1.3 研究的目的、思路以及研究方法15
  • 1.3.1 研究目的15
  • 1.3.2 研究思路15
  • 1.3.3 研究方法15
  • 1.4 相关概念及职业倦怠量表15-19
  • 1.4.1 职业倦怠的概念15-16
  • 1.4.2 MBI.GS职业倦怠调查表16-19
  • 第二章 花都区公安民警职业倦怠状况19-25
  • 2.1 职业倦怠的调查情况19-23
  • 2.2 职业倦怠的显著特征23
  • 2.3 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23-24
  • 2.4 职业倦怠现实危害24-25
  • 第三章 花都区公安民警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25-32
  • 3.1 职业特性因素25-27
  • 3.1.1 工作危险性大25-26
  • 3.1.2 工作任务繁重26-27
  • 3.1.3 工作环境复杂27
  • 3.2 队伍管理因素27-28
  • 3.3 个人自身因素28-30
  • 3.4 社会环境因素30-32
  • 第四章 发达城市防治警察职业倦怠的有益经验32-36
  • 4.1 纽约:注重心理学的运用32-33
  • 4.1.1 招录遴选中的心理学测试32-33
  • 4.1.2 心理咨询服务33
  • 4.1.3 心理卫生评定33
  • 4.2 香港:强调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有机结合33-36
  • 4.2.1 优厚的薪酬和完善的福利33-34
  • 4.2.2 公正畅通的晋升渠道34-36
  • 第五章 花都区防治公安民警职业倦怠的对策36-42
  • 5.1 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36-37
  • 5.1.1 争取政府支持,提升警队荣誉36
  • 5.1.2 加强正面宣传,改善警队形象36-37
  • 5.1.3 健全执法保障,维护民警权益37
  • 5.1.4 密切警属沟通,坚实民警后盾37
  • 5.2 提高公安机关管理水平,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37-40
  • 5.2.1 完善奖惩机制,激发队伍活力37-38
  • 5.2.2 健全保障体系,落实从优待警38-39
  • 5.2.3 打造警营文化,提升队伍精神39
  • 5.2.4 畅通晋升渠道,拓宽发展空间39-40
  • 5.3 积极进行个人调节,,提升职业倦怠的抵抗力40-42
  • 5.3.1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40
  • 5.3.2 改变内部心理元素40
  • 5.3.3 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40-41
  • 5.3.4 关注工作的兴奋点41
  • 5.3.5 增强工作效能感41
  • 5.3.6 培养业余爱好41-42
  • 总结与展望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50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0-51
  • 致谢51-52
  • 附件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澜;史光达;仇梦欢;;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探因及其调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2 刘颖;;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9期

3 刘跃宁;;新时期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陆瑾;许斌;;辅导员职业倦怠根源与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12期

5 贾菁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8期

6 张莹;张瑜;;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教师幸福感计划[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7期

7 韩海扩;;警察职业倦怠原因及影响分析与预防对策[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陈巧;;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研究[J];传承;2011年26期

9 苏英姿;;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36期

10 庄春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体系建设初探[J];传承;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海庭;;山东省莱州市文泉学校 远离职业倦怠 塑造幸福社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2 朱永霞;李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A];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护理专科知识学术会议(神经科学组)论文集[C];2011年

3 樊召锋;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教师竞争态度与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孔丽;;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第四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周燕;;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根源探究[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程科;陈秋燕;;震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创伤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杨桂菊;陈艾华;;医护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惠娟;沈鉴清;刘斌;;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袁永军;冯晨静;王广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惠娟;沈鉴清;刘斌;;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 李冬梅 张冬 许雅南;学习倦怠由职业倦怠延伸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李瑾;职业倦怠悄然流行[N];工人日报;2007年

3 西丰县教师学校 贺百健 西丰县第一中学 王晓燕;如何有效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N];铁岭日报;2007年

4 樟树市临江初中 付小平;消除“职业倦怠” 变压力为动力[N];宜春日报;2007年

5 声宏;职业倦怠症成了都市“流行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记者 薛惠娟;中小学教师成职业倦怠高发人群[N];河北日报;2009年

7 河西区恩德里小学 陈晓鸣;浅谈如何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N];天津教育报;2009年

8 明谊;以积极乐观态度消除职业倦怠[N];工人日报;2009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加强人文关怀 应对职业倦怠[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职业倦怠已成为职场流行病[N];深圳特区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瑶;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表现与原因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田思凯;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付超;职业倦怠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曾俊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张瑜;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医生职业倦怠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江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的调查与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丽;农村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亓昕怡;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克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尚祖辉;小组工作缓解儿童福利机构保育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肖敏;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50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50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