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群体性事件与国家能力衰微探析
本文关键词:清末群体性事件与国家能力衰微探析
【摘要】:清末社会(1901年——1911年)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国家能力的衰微,集中体现为:精英吸纳能力的衰微、社会调控能力的衰微、文化凝聚能力的衰微、中央集权能力的衰微、基层整合能力的衰微、对外交往能力的衰微和教育引导能力的衰微七个方面,分析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对认清那段历史,以史为鉴,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
【关键词】: 清末 群体性事件 国家能力 衰微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清末十年(1901年——1911年)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国家能力的衰微,集中体现在:精英吸纳能力的衰微、社会调控能力的衰微、文化凝聚能力的衰微、中央集权能力的衰微、基层整合能力的衰微、对外交往能力的衰微和教育引导能力的衰微七个方面。一、精英吸纳能力的衰微精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4 张研;;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5 张研;;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6 郑小春;;清代陋规及其对基层司法和地方民情的影响——从徽州讼费帐单谈起[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7 岁有生;;清代州县衙门经费[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8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9 何孔蛟;;义和团运动后的民间秘密结社与反洋教斗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2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张玉;唐良凤;;论规制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为分析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5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6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欧阳云玲;;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以广州垃圾焚烧事件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国胜;;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与政府信任的构建——基于贵州省的实证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櫘屸亮;;社会变动与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姚志刚;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杜小丽;基于建构主义的生态移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典璋;网络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9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梅花;网络舆论监督下的公开审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3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4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5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6 余泓波;;严防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肆虐[J];中外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7 刘校均;崔昊;;湘潭中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J];企业家天地;2004年12期
8 路璐;;简论群体性事件中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原则——以四川内江“特警抢尸”案为例[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9 马慧娟;佴澎;;处置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法律主体问题(下)[J];中国公证;2011年06期
10 叶启昌;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原则与策略[J];公安研究;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4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5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6 志灵;没有矛盾化解机制,深究“鼓动者”何用[N];检察日报;2010年
7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延荣科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宋永健;当前楚雄州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8 记者 李玉梅;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N];金昌日报;2006年
9 张美荣;切实防范群体事件 全力确保和谐稳定[N];宜春日报;2006年
10 曾丽霞 童杨 陈启芳;上青乡平安创建促平安[N];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静;群体性事件的情感社会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华雯文;社会保障:规避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向良云;非常规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保臣;我国近五年群体性事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云;突发群体性事件冲突源头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旭东;试论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危机传播策略[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彤;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永祥;庄河市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57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5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