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户籍制度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实证分析
【摘要】: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有着重要影响是学界多年来的一个共识。但是,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对就业歧视影响如何?文章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和企业,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福利、职位升迁与社会流动四个方面影响不大。农民工就业受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在"准进入"门槛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制度的歧视作用在慢慢消解。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及其社会风险研究”(项目号:12BJY042) 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项目号:S0014790201401)研究成果
【分类号】:D631.42;D41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户籍管制的松动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纷纷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2 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J];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3 张智勇;户籍制度:农民工就业歧视形成之根源[J];农村经济;2005年04期
4 胡鞍钢;;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和农民[J];群言;2002年06期
5 胡建国;;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差异的城乡户籍歧视问题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7年01期
6 陆学艺;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7 王哲;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问题探讨[J];乡镇经济;2005年06期
8 孙长青;农民工问题的制度因素及制度创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关于中国农民政治权利的理性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张恩泽;;关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郭志全;;浅析民间组织在农民工维权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成艾华;恩施州流动人口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5 王文涛;肖国安;;论我国的贸易政策对户籍制度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6 潘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7 杨剑;魏雅丽;樊康;税伟;;旅游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影响——以四川省兴文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8 韩秀丽;;影响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原州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9 温丽;;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实证研究——基于VEC模型的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10 朱进芳;;市民化视角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李忠云;;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障碍与保障机制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丁士军;陈风波;陈玉萍;;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丁士军;陈玉萍;陈风波;;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李玉江;邸加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研究——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李恒;;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9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问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8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真;建筑行业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振宇;诸城市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孟宪文;诸城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张彦;诸城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董金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甘茂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嘉革;浅析农民外出劳动力“双重身份”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0期
2 夏先良,王迎新;中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3 陈成文;论社会弱者的社会学意义[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2期
4 甘满堂;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三元结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吴学军;对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卢周来;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透视[J];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03期
7 郭文杰,余瑞祥;关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8期
8 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J];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10 邹萍;关于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恋;杨绍安;;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2010年10期
2 曹信邦;;就业歧视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消极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8年01期
3 孙男;;浅析我国女性就业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4 贾仁山;;就业歧视,戕害下岗女工心灵的魔剑——关于下岗女工就业歧视现象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就业;2004年03期
5 施伟陈;;农民工就业歧视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6 许艳丽;;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工会与社会危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张芬昀;;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民工面临的困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吴丽萍;;论人权背景下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户籍根源[J];经济论坛;2011年04期
9 王秋峰;;《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就业的积极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10 施伟陈;;农民工就业歧视分析[J];理论学习;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莉邋车辉 罗娟;就业歧视阻挡了性别平等的脚步[N];工人日报;2008年
2 方圆;明确女性岗位能有效避免就业歧视[N];焦作日报;2007年
3 记者 顾荣 实习生 李薇;妇女就业如何突出重围[N];西安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沈轶伦邋本报通讯员 李圆圆;工作岗位需经常出差,不适合女性?[N];解放日报;2008年
5 记者 吴晶晶邋王茜;女大学生求职[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慧;与城市化不同行的融城路[N];中国财经报;2009年
7 秦维;“乐业”到底有多难[N];团结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邋田春晖 杨惠娟 马涛 张丽丽 苏海琴 李威;伤心:“宁选武大郎,不选穆桂英”[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李茗;我的“2007心愿”[N];西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陈淑妍;显性性别歧视“隐身”了[N];佛山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窗爱;中国当代女性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素琴;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制度性根源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秦莉;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寸家菊;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李辉;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宇宙锋;农民工就业歧视及治理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娜;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严欣;中国城市妇女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杨文广;黄岩地区外来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薇;女性就业性别歧视与政府治理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李莉;农民工工资歧视与职业隔离[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9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24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