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心理学审视
本文选题:未成年人犯罪 切入点:刑事政策 出处:《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4期
【摘要】: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上存在着一体化和独立化两种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应当独立化。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差异性是其独立化的前提,惩罚负效果的扩大化是其独立化的基础,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尚未定型是其独立化的关键。我国应倡导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以促进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发展。
[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opinions on the criminal polic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tegration and independence. 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y, we can find that the criminal polic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should be independent. The difference of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the premise of its independence,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negative effect of punishment is the basis of its independence.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minors is the key to their independ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juvenile offenders, China should advocate the non-punishment, light punishment and non-imprisonment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赵秉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06JZD0010)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国祥;保护与惩罚: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之选择[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旭东;对青少年实施抗挫折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6期
3 肖存;青少年人格发展与人格特点探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Z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先云;冯维;;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高继伟;陈丽;;农民犯罪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3 马翩翩;;色彩在儿童房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李磊;;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及其化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方百盈;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3期
6 胡珊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赵振江;当代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心理分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8 孙辉莹;;浅述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作用和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赵云亭;也谈心理咨询方面文献的分类——兼与杜石同志商榷[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年04期
10 绳惠玲,韩玉稳,魏航英;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点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榕;连榕;;社会性发展迟滞: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陆嘉s,
本文编号:1695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695944.html